支起棚架,摆好桌凳,搭起露天灶台,邻里乡亲也在席间穿梭帮忙,随着“大厨”陆续盛起一盘盘各种各样的农家土菜,一桌桌农家宴很快摆了上来。
相比大饭店的山珍海味和灯火辉煌,近年来,“流动厨师”的家常菜倍受亲睐,农家宴席也自有一番滋味和热闹。
□ 许文乐
主打家常菜 经济实惠受欢迎
“孙子满月,总要宴请亲朋好友,正好熟人推荐了一位专门提供农村承包酒席的老板,做的菜式比不上饭店的新颖精致,但价格实惠很多,而且我什么都不需要操心了。”家住大山下村的村民张建国近日花费6800元尝试了一次“流动厨师”上门承包酒宴的服务,从菜单拟定到烹饪菜肴再到清洗打扫,“一条龙”式的服务让张建国觉得钱花得很实在。
承包宴席的老板是一位80后小伙周东,他告诉记者,他从事农村酒宴承包已有8年,顾客大多是回头客或是经熟人介绍过来的村民,他目前提供的承包服务定价每桌680元起,会根据顾客的不同需求会提供不同价位的服务。周东表示,在农村680元一桌的宴席档次在一些大饭店基本开价要达1300元,除去大饭店的的精致摆盘,提供的菜品基本相同。“价格永远是老百姓消费关注的标准之一,开出的价格符合提供的服务水平才能做出口碑,才能让顾客觉得钱花得不冤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周东开出的菜单里,都是一些像糖醋里脊、蚝油菜心、木耳鸡汤等普通的家常菜,但他表示菜品的分量都较为充足。“饭店里大厨的菜品精致量少,从烹饪到摆盘都要花费时间,而农村酒宴本就讲究经济实惠,分量充足才是最基本的。”周东说。
生意渐红火 行业标准缺失存隐患
记者了解到,当前农村承包酒宴主要以红白喜事为主,自2015年下半年开始,由“流动厨师”掌勺农村酒宴进入一个火热期。以周东为例,他平均每个月接到各类的订单在10至15单,每单在30桌左右,最多一单甚至做了150桌,目前已接到2017年1月酒宴的预约已有12单。生意虽渐红火,却面临整个行业缺乏统一标准的尴尬局面。
据记者调查,目前承包农村酒宴的“流动厨师”均没有实体的店面,大部分承包酒宴的掌勺厨师也并没有专业的厨师证,而参与承包酒宴的无论是聘请的小工,还是前来帮忙的邻里乡亲也均没有健康证。且据部分承包酒宴的老板透露,目前上门办酒提供的碗筷一般都是经过一段时间再进行批量更换,平时每次使用并没有经过正规的消毒程序,因此整个行业首先缺乏饮食卫生的标准。
其次,农村承包酒宴没有固定的水平标准,光凭顾客的评价来衡量行业的服务水平也不利于行业竞争,再加上本身农村承包酒宴的低门槛,缺乏行业引导规范容易形成恶性竞争,不利于市场管理。
监管有空白 守好饮食安全线还需多方合力
为了了解我市针对农村集体聚餐监管情况,记者走访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由于这些“流动厨师”没有实体的店面和固定的经营场所,监管起来十分困难。据了解,早在去年12月,由我市食安办牵头,联络各乡镇协管员召开会议,要求承包农村集体聚餐活动的承包商需要进行备案登记,相关信息上报食安办验证合格后才能进行农村集体聚餐活动,但实行效果并不明显。
今年4月,市食安办又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强化对农村食品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监管,规范餐饮加工操作人员的食品加工制作行为和健康管理、食品原料来源以及卫生环境。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治理工作仍在进行之中,同时也在探索既能有效监管,又能帮助承包商维持运营的运作模式。
市场监管局餐饮服务监管科科长陈国峰表示:“未来监管工作仍将会持续进行,但真正要守好饮食安全线仍需多方合力、社会共治。在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的同时,也需要承包商和广大农村消费者自身提高饮食安全意识,积极配合和参与食品安全工作。”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