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最早出现于甲骨文,它原本意思是住所,后引申为安家落户、定居,家还可以指自己住的房子。家是夫妻共同经营的,编织着梦想和苦甜酸辣的窝。家是人生旅途歇息的驿站,是最安全的港湾。家始终是神圣的,是纳每个人真实自我的地方,是心底里那个温馨的花园,也是任何其他地方都难以和无法替代的地方。家是避风的港湾,更是一种心灵的包容和寄托。你伤心的时候,家会保护你;你犯错的时候,家会包容你;家还是一件破旧的雨衣,只有遇到狂风暴雨,才能体现出它真正的用途和价值。
家是什么?家是剪不断的血脉亲情,是算不清的柴米油盐,是不经意的磕磕碰碰,是放不下的牵肠挂肚,是止不住的欢声笑语,是松不得的互握双手,是看不出高矮的肩并着肩……
家似一个繁花筒,酸甜苦辣全在其中。家庭成员中人人都有脾气,且都希望对方有个好脾气,这种希望虽无可厚非,但你自身首先要养成好脾气。针尖对麦芒式的脾气既伤人又伤心。好脾气的人不是不发脾气,而是很少会发脾气,更不会去发无缘无故的脾气。须知一次脾气火气会给对方带来一次泄气沮气,因此拧紧脾气的开关就显得尤为重要与必要。蒙泰格尼说过:“管理一个家庭的麻烦,并不少于治理一个国家。”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经再难念还得念,关键是看你怎么念。
其实家从来都不是一个讲道理的地方。家是我们付出爱和感受爱的地方,最重要的是理解和包容,而不是胜利和道理。家是容纳爱,又彼此传递爱的地方,没有绝对的谁对谁错,很多时候也没有多少道理可讲,当你因为对方不讲道理而恼怒时,因为受了委屈而怨怼时,不妨先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不够包容,是不是没有理解。家这个地方没有输赢胜负,只有彼此爱护呵护;没有对错高低,只有理解和包容。真正和谐友好的家庭,并不因为一些无原则的小事就去争谁对谁错,让步该是我们心中应有的准备与姿态,只有这样的家庭才是温馨温暖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去硬着头皮讲道理才是家庭之道的大道理。
好好说话,是一个家最好的风水。一个家最大的愚蠢和悲哀是,孩子没有被外界打倒,却毁在自己父母的嘴里。苏珊沃德教授指出:孩子是不会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总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语,并且将其变成自己的观念。父母的嘴,就是孩子的命。所以,你希望他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说什么样的话。父母的肯定和欣赏,是孩子行走世间的底气。和睦的氛围,正确的引导,不仅让彼此感到身心愉悦,还能于无形中培育一个家的气运。古人有言:“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语言的力量是惊人的。好话一句,可以让一个人瞬间笑逐颜开;恶语一言,亦可让一个孩子或一个家顷刻土崩瓦解。懂得好好说话,才是培育孩子以及家庭和睦最该有的“心机”。大事不责、琐事不争、旧帐不翻、高下不比,一个家最好的养料,莫过于好好说话,孩子听话,家人和睦。
家教毕竟是“家教”,是家长的身体力行,而不是红口白牙地站着说话;家教是家庭环境的熏陶,需要家长言传身教,而不是说一套,另做一套;家教是让孩子通过耳闻目染、日积月累地去体会、去感受、去效仿,这里既有循循善诱,也有严厉苛责,而不是一味地偏袒或溺爱。日常生活中说某家的孩子“家教不行”,其实就是说某家的大人不咋地,比较差劲,没有教养。但凡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一句损人最狠却又不带脏字的话。所以稍懂点事的孩子对这句话是极其敏感和在意的。俗话说:“啥大人啥孩子,啥蒜抽的啥苔。”这话虽不是千篇一律,但也八九不离十。由此可见,家长就应该有家长的样子,家长的样子就是家教,就是孩子的“影子”。从这个意义上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当千准万确。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长期形成的处世理念、传统习惯和道德标准,是家庭成员或家族成员之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家风历来被每个家庭所看重。一些名门望族更重视家风,诸葛亮、朱熹、包拯、曾国藩等许多名人都用精练的文字系统地把家风记录下来,世代予以传承。但大多数家庭只能靠口口相传、行为感化去影响后人。“善良宽厚、忠孝和气、勤劳俭朴……”那些深植于心的零零散散的言语叮咛或不经意的行为举止,就形成了一个家庭的家风,其会影响后人一辈子,也会造就出形形色色的、有着不同性格和成就的人群来。家风是需要连续梳理清理的,也是需要持续完善完美的,更是需要延续传承秉承的。传承的家风家训是经典的,而经典的家风家训会使子孙后代受益无穷。有道是,三流的父母是保姆,二流的父母是教练,而一流的父母,应是发挥榜样的力量。我们树立和传承家风,就是要做孩子最好的榜样,树理想、有目标、知荣辱、明是非,心境明朗,胸有梦想,坚持追求,和孩子一起成长,见证成功。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家就是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最为权威的解读是: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开明则社会文明。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我们要充分而又深刻地认识到,千家万户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空洞的,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只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家庭梦才能成真。家庭是社会组织机构的细胞,如果“细胞”出了问题,不仅影响一个家庭的发展,还关乎社会民风乃至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家国同构的历史渊源,成为家国情怀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核,是积极向上奋勇前行的精神力量,在凝聚全体中华儿女的思想与情感、保卫中华民族的家园,维系中国国家领土主权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大而积极的作用。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