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全国“两会”调查中,“乡村振兴”入选十大热词。全国“两会”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是成为各地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
浓绿万枝点点红,动人春色怎嫌多?近年来,溧阳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多点开花,交出了“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合格答卷: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等次。
打破老路子、发展新业态、开拓新渠道,在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里,“溧阳故事”村村不同,却个个精彩。
仓廪实 写好“粮”文章
去年11月,南渡镇庆丰村稻浪起伏、成排联合收割机马力全开的秋收景象被央视等媒体关注报道。凭借部级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千亩示范基地实现亩产753.1公斤,庆丰村成功从“苏南第一方”跃升为“江苏第一方”。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我市地处长三角腹地,全市山水田林湖兼备。依靠“三山一水六分田”的自然禀赋,我市建成了65万亩优质粮油、8万亩特色果品、7万亩茶园、19万亩水产等一批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2022年,我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2.66万亩、单产495.09公斤、总产40.92万吨,位居苏南地区前列。
2022年8月,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来溧调研期间,对我市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种植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
“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2万亩,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农田格局在溧阳已基本形成。”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孙斌介绍,得益于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的跟进,去年全市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达98%以上。
产业兴 绘美“富”图景
今年“五一”期间,以“鹅文化”出圈的竹箦镇姜下村又赚足了“流量”。无论在鹅主题农场乐园中,还是在由破旧老院改造的“这里有只鹅咖啡吧”里,亦或是在鹅湖公园边的大众书局内,随处可见游人们拍照打卡、享受生活的热闹。
近年来,姜下村不断做大特色种养、农产品深加工、农副产品一站式配送服务和田园乡村文旅四大产业。去年,姜下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075万元、经营性收入达415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强村。
“产业兴,乡村才能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我们一直把产业振兴当做首要任务。”孙斌介绍,去年,我市共实施省级农业农村重大项目32个,总投资71.34亿元。新产业新业态带来了31.3亿元的休闲农业经营性收入,农业电子商务网上销售额22.02亿元……凭借这些亮眼成绩,溧阳还一举创成了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社渚镇洑家村位于苏皖交界,依山傍水,鹭鸟栖居,村居美景被网友誉为现实版“绿野仙踪”。该村现有茶园2500亩,去年村上仅茶叶一项收入就达1650万元。通过注册农业发展公司,洑家村因地制宜打造白茶、蔬菜等优质农产品品牌,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
村上的产业旺起来了,如何写好“共富”文章?溧阳给出的答案是:“镇村企”联动。去年,我市引导173家企业参与签约联建,37名机关干部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帮扶,镇村企三方联动,“联”出了乡村振兴新动力。2022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4.30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3万元,城乡收入比不断缩小,农村生活品质逐步提升。
改革活 留住“根”记忆
近年来,我市不断激发基层治理效能,统筹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省特色田园乡村创建和农村住房条件改善等工作,加大试点村改革探索,优化城乡布局,促进空间增值,实现强村富民。
“溧阳是我的‘根’,这里美丽乡村的品质和活力让我向往,‘回家乡’是我一个在外溧阳人最大的理想。”全市宅基地制度改革以来首例下乡的高精专人才汤奕说。汤奕,原籍溧阳,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力系统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东南大学溧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对于故乡溧阳,他一直有着深深的眷恋。
为充分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溧阳经开区(上兴镇)依托区位优势,瞄准乡村需求,大胆提出了宅基地制度改革与人才招引相融合的思路。以乡情乡愁为纽带,招才引智,我市紧抓改革试点机遇,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积极打造“溧阳模板”。
乡村美 展现“靓”形象
行走于天目湖镇桂林村,道路宽阔延绵,农居清新雅致,停下来吃块柴窑披萨,坐下来品杯特调咖啡……在这里,随处可见的是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的相互交融,美丽乡村与美丽经济的互相催化。用村民方大爷的话说:“我们桂林村家家门口有风景。”
像桂林村这样高“颜值”的美丽乡村,在溧阳灿若繁星。近年来,我市不断擦亮乡村“颜值”,提升乡村气质。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8个,数量位居全省县(市、区)第二。
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中,溧城街道礼诗圩村从全国24个新时代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脱颖而出,成为江苏唯一亮相该节目的乡村。礼诗圩村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四面环水,村内水系、田园交错。近年来,该村不断加强乡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修复,沿着T型礼诗河建起了荷塘月色、文化礼堂、五常广场、游船码头等网红打卡点。这个顺水而生的美丽乡村,用生态吸引和陶醉了游人。
让溧阳乡村“靓”起来的,除了处处有绿意的生态环境,还有独具特色的乡村治理机制。乡村网格化管理,探索运用“积分制”“清单制”“代办制”,创优“全科社工”服务模式……正是这些激活社会治理“神经末梢”的乡村治理新举措,点“靓”了乡村平安幸福的新生活。
党建强 擦亮“金”品牌
用党建系牢纽带,用党建传导能量,今年3月31日,溧阳驻村第一书记红领项目启动暨“上黄瑶”水产行业党建联盟成立仪式在上黄镇举行。
近年来,我市选拔任用更多发展“带头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村干部撑腰鼓劲。
既有产业兴农、旅游富农的生动实践,又有“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溧阳1号公路”全域党建、党员代办服务等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成功探索,近年来,溧阳精进不休,按下了乡村振兴“快进键”。4月21日,上兴镇龙峰村内风景别样,我市“奋斗者的风景”沉浸式党课暨“红领聚溧富民强村”行动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此活动是我市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大抓基层、强基固本的务实举措,也是加速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积极探索。
党建引领的落脚点是人民,要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道路变宽了、环境变好了、收入提高了……党建引领让乡情山水变成更动人的诗与远方,吸引越来越多青年返乡创业,共创美好。
在火热乡村振兴一线,溧阳引来“活水”滋养乡村沃土,全力提升乡村品质。乡村振兴之于溧阳,正当其时,正顺其势,大有可为!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