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龙:建一片茶园 兴一方产业

2021-11-09   阅读数:750   本文字数:1492  

(韩一宁 刘喆) 11月3日,记者来到我市天目春雨茶园,看到茶园主人黄文龙正在浇灌茶树。头戴草帽,脚蹬平底鞋的黄文龙沿着山间小路,娴熟地找到隐藏在路边的灌溉装置,拧开开关,水花四处喷溅,开始滋养茶园……

天目春雨,不但在家乡溧阳浇灌出了一片锦绣山丘,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洒向了远方的荆楚大地,让湖北省英山县的广袤山川,焕发出一派勃勃的生机……

 

萌生想法 挺进大别山

黄文龙与英山县的渊源,还得从2000年说起。当时,正在苏浙皖边界市场从事茶叶贸易生意的黄文龙,在与湖北茶商的接触和交往中发现,英山出产的茶叶虽然做工粗糙,口感欠佳,但原材料特别好,以他的经验判断,这是个“可造之地”。随着往来业务增多,黄文龙了解到,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黄冈市英山县是一个有着40万人口的大别山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同时,还是产茶大县,县域茶园面积已有26万亩之多,在全省居首、全国排名第四,1998年曾获得中国绿茶之乡称号。

茶叶,又被英山当地老百姓称为“笋子”,在英山农村几乎人人都种、家家都有,一直是他们赖以维持生计的主打产业。只是,这里仍然沿袭着古老的制茶方法,出来的成品茶外形既差,口感也不佳,卖不出好价钱。为此,黄文龙逐渐萌生出要去“走一遭”的想法。

 

带动茶农增收 助力乡村振兴

2003年,做好了准备的黄文龙,带着两位制茶师傅与机器设备,辗转千里,风尘仆仆到了英山县。如春风化雨,黄文龙团队展示的先进制茶工艺与流程,很快就在十里八乡传开,前来观摩学习的人群络绎不绝。

为了带动更多的农户,黄文龙先后购置了6套机械加工设备并分设在各地,就近授徒演示,面对面、手把手地开展教学,为当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制茶技工人才。没出几年,英山县的许多茶叶制成品便有了质的提升,数不清的农户因此受益,收入有了成倍的增长。

2009年10月,隶属溧阳市天目春雨茶业有限公司旗下的湖北金雷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英山县政府的招商引资项目在当地成立。当地专门为其选址在英山云雾茶的发源地雷家店镇。当时,黄文龙的金雷茶企作为湖北省重点扶贫企业,在英山县的脱贫攻坚战中,响应政府号召,以“精准扶贫,不落一人”为目标,积极发挥市场主体帮扶作用,主动与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签约对接。2015年以来,金雷茶企签约帮扶了多个乡镇,建档对象覆盖17个自然村,共计1037户贫困户、3812名贫困人口,泽被乡里。企业先后获得“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英山云雾茶品牌第一方阵企业”等荣誉称号。

 

打造茶叶种植基地 做好地域性产品

黄文龙向记者介绍道,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扩大生态茶园基地面积达9600余亩,带动2万余名当地茶农,共同走上了农业产业化联合发展之路。

此外,黄文龙还优选引进了珍稀白茶、黄金茶、高山有机茶等精品茶种带到英山,同时请相关专家,依托大别山成立了第一家“茶叶院士工作站”,进一步调动当地茶人茶企转变观念,转型发展。

目前,“湖北金雷”已研发推出茶叶加工产品三大系列20多个品种,行销国内20多个省市,并在今年“英山云雾茶品鉴大赛”中技压群雄,包揽前两名。“以茶为主线,集科研、种植、加工、销售、文化推广、旅游接待于一体”——黄文龙计划中的全产业链型现代股份制民营企业,正呼之欲出。

去年疫情期间,黄冈是重灾区,黄文龙心系英山,为抗疫积极募捐。在他的沟通下,溧阳市慈善总会向英山慈善总会捐款40万元,他个人捐了近2万元的口罩。这些年,黄文龙也积极为家乡招商引资“代言”,主动推进溧阳与英山县之间的交流,为企业来溧投资牵线搭桥。

“时光荏苒,我不断见证着英山的发展与变化。原来破败不堪的农村房屋已经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排排粉墙红瓦的小洋楼,看着茶农脸上幸福的笑容,我也感觉特别幸福。”黄文龙说道。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080191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