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阶段,人民解放军于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先后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人,摧毁了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奠定了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基础。解放战争的形势,极大地鼓舞了苏南人民,推动了苏南革命运动的发展。太滆分工委主动出击,打击敌人;无锡、宜溧进步青年来到南山,参加革命;“镇丹金溧”工作组秘密组建,开展活动;民主同盟溧阳小组广泛联络,进行护厂、护校斗争……这些都为配合解放军作战,迎接大军南下,解放溧阳作出了贡献。
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强渡长江,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向江南各地胜利进军。
21日晚,第三野战军十兵团二十三军六十九师从天生港、王坍港、利港段渡江后,迅速向南挺进,追歼逃敌。25日黄昏前,该师前卫二○六团到达溧阳城北。此时,溧阳城内只有逃敌51军残敌后卫一部和县保安大队,县长刘古桂已携带所刮民财逃离溧阳。于是二○六团首长决定、以一营一连伪装敌掩护部队由北门混入城内,消灭前哨守敌,然后二连、三连跟进。一营进城后,在南街口与敌展开激烈的巷战,歼敌后,一连沿南街向前发展,攻占南门外京(宁)杭公路,切断敌人南逃通道。二连、三连则向西发展进攻,占领汽车站和城里主要建筑。晚上8时,城内800余名敌人全部被歼,溧阳城得到解放。
26日3时,六十九师进驻溧阳城,接着,部队就向仙人山方向移动,占领公路两边的有利地形,构筑工事,组织火力,作截歼南逃之敌准备。26日上午10时,敌四十五军前卫两个团分南北两路穿入仙人山地域,埋伏在公路两侧的我二○六团二营五连首先从正面以密集火力阻敌前进,二○六团迫击炮连集中火力猛轰敌群和敌尾,六连从南面拦腰阻击,四连迂迥到敌尾截击敌人,三营则向北路之敌出击,与敌展开近战,经过2个多小时的激战,敌前卫2个团被歼。下午3点,敌四十五军后续部队见势不妙,企图夺路南逃,但在我六十九师各团的全面出击下,敌顿时乱作一团,纷纷缴械投降。战至19时,敌四十五军9000余人被歼,敌所带汽车(30余辆)和大量军用物资均被缴获。这次战斗,是六十九师在渡江战役中歼敌和缴获最多的一次战斗。
在六十九师渡江南下的同时,张之宜、胡惠民也率领着太滆留守武装向溧阳挺进,一路解放沿途村镇,歼俘零散逃敌。21日,山丫桥解放。25日,戴埠镇解放。26日,南下的解放军到达戴埠,游击队和解放军胜利会师。27日,游击队到达溧阳城。进城后,解放军主力南进追敌,张之宜、胡惠民立即着手进行接管工作。首先发动群众,建立民兵组织,搜查、清除残敌,保护工厂、学校、商店,维护社会治安,并积极组织力量,筹集粮草,支持主力部队继续南进,收容遣送在溧阳战斗中所俘的近万名国民党士兵。5月1日,国民党飞机窜入溧阳上空轰炸,匪特乘机活动,城内秩序一度混乱,但在接管人员和民兵的努力工作下,社会秩序很快得到恢复。
5月5日,随解放军渡江的南下干部崔涛等人到达溧阳,7日,溧阳县人民政府成立,张之宜任县长,黄宝忱任副县长,全县设7个区、24个乡。10日,中共溧阳县委重建,崔涛任中共溧阳县委代理书记。从此,溧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去迎接光辉灿烂的明天。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