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幼儿园的小孙女,喜欢读古诗,闲暇时,我常从书架上取一本古诗集和她一起读。春天,我们读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我告诉她诗的意思,春天早晨,一觉醒来,听到屋外处处鸟鸣。昨夜阵阵风雨声,院落里盛开的花,不知摇落多少。我讲完,她望望窗外,草坪上,一只小鸟站在晾衣绳上,发出啾啾的叫声,一会儿,小鸟飞到草丛里找食物去了。她拿起纸,把两树木间晾衣绳上活泼又可爱的小鸟画了下来。
春天,我家楼下公园里开满桃花,每次我带她去那儿玩,会读起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诗人在寻春,风和日丽,春光怡人,不觉困倦,且倚微风,以寄雅怀。诗人笔下,桃花一簇,深浅放红,然主人已逝,唯有寂寞相随。若诗人不寻花至此,又有何人赏识?字里行间,流露出无人赏识的淡淡哀愁。仔细品味这首诗,写得活色生香,值得反复品味。
我家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主体是西湖的荷花,小孙女很喜欢。我把上面的题诗讲给她听,这首诗出自宋代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大意是,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他季节不同,荷叶接天望不见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鲜红。我说,我们这里虽然不是西湖,但在距我们住处不远的乡村,也有同样景色。小孙女说,那带我去看看吧。周日,我带她到乡下,看见一池荷塘,小孙女见景生情,不由得背诵起杨万里描写西湖荷花的诗来,显得很兴奋。她用手机拍了照片,回家后,按样子画起荷花来。
有一次,孙女从美术班回来,画了幅夏日繁树图。我趁机教她唐朝诗人高骈的《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我告诉孙女,这首诗写的是,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倒影映入池塘。水面犹如一挂用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孙女听了,若有所思,拿起笔来,在她的夏日繁树图上面多加了池塘,在池塘里加了楼台的倒影和水波纹,画面立刻生动许多。
古人云:“不读诗,无以言。”幼儿时期,是每个人记忆力最强的时候,古诗篇幅短小,工于音韵,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古诗内容丰富,春夏秋冬,写景咏物抒情,应有尽有,可锻炼幼儿口齿清晰伶俐,吐音准确流畅。古诗能大量积累词汇,能丰富幼儿的文学语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陪孩子一起读古诗,选择读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诗,孩子才更容易理解。如出去玩的时候,可以跟孩子说哪些植物、风景是诗里写过的,这样学习也会变得有趣。每个孩子都需要古诗词的滋润和营养补给,书中的每一首诗,都饱含着一颗纯真诗心。家长不妨多陪孩子读读古诗,和孩子们一起发现生活中的诗意。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