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台情 炉膛趣

□ 方雪华

2021-02-23   阅读数:1573   本文字数:1039  

走进乡村,喜欢看袅袅升起的炊烟,家的气息扑面而来。公公过世后,婆婆一人守着偌大的两层老屋,她常常在电话里说:“有空就回来哦!”我总是暗生惭愧,一直称工作事务忙,孩子学习忙,来去也只是匆匆,可真有那么忙吗?

婆婆是一位朴实勤劳的老人,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除了下地劳作,就是站立灶前,生火、烧水、煮饭、炒菜,像一个战士坚守阵地,丝毫不懈怠。她用一双粗糙的手,奏响锅碗瓢盆,吟唱柴米油盐,只要儿孙回家,就用那双巧手想方设法丰富我们的味蕾。今年寒假,女儿也读大学了,不用再紧赶慢赶,我们便长住了一段时间用心陪伴。她每天乐呵呵的,忙着制作各种美食招待我们。灶壁边堆放着被码得整整齐齐的柴禾,是她从山上砍回或是路边顺带捡来的。做饭时,我也会抢着烧火,主动打个下手。开始总熄火,婆婆指导我得把灶膛中间的灰烬掏空一些,再将柴禾交叉架在上方形成空心,这样火才能旺。灶膛内先是冒出一阵青烟,很快红红的火苗欢快地舔着锅底,还伴着“噼噼啪啪”的声响。婆婆在灶前忙得不可开交,一盆盆的美味佳肴陆续上桌,时不时夹上一块给我尝尝咸淡。

储物房内收获的山芋堆成了小山,总能引起一缕童年的记忆。小时候,我最爱吃烤红薯。一个高大的炉子,里面燃起红红的炭火,将红薯一块块架在炉壁上慢慢地烤。轻轻咬上一口,心和胃一起飞翔到最高处。婆婆知道我的喜好,晚上烧水时,炉膛里火旺旺的,她便会扔进几个精挑细选的山芋,等炉火熄灭草灰尚热再捂一会儿,那特有的香味就弥散开来,我忍不住咽了咽唾沫。婆婆从灰烬里扒出“灰头土脸”的红薯,小心翼翼地一掰,一股热气升腾,露出灿黄诱人、绵甜可口的肉瓤,虽然还没吃,心已是暖洋洋的了。咬进嘴,软酥酥、甜丝丝的,香味就更甭提了。即使才饭后不久,亦能勾起一股强烈的食欲。一个“消灭”,意犹未尽,另取一个继续品尝。我和女儿不亦乐乎,嘴上沾了黑色也毫不在乎。我一直觉得烤山芋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它自身的原滋原味,还能闻到从炉膛的缝隙肆意弥漫的浓浓香甜,真是种莫大的享受。婆婆笑眯眯地看着吃得津津有味的我们,不时叮嘱慢点慢点,别噎着烫着。外面漆黑一片,屋内其乐融融,这是假期最惬意最幸福的时光。这种轻松是繁华匆忙的城市买不到的,有生活味,更有情趣味。只是岁月不待人,不由感慨这荡漾的涟漪还能走多久,多远?

终究要开学上班了。墙角高高的柴禾,空中缕缕的炊烟,膛里红红的炉火,还有被擦得亮亮的灶台和远远飘来的薯香,就像静静守在老屋不愿离开的婆婆,那是一份家的等候,里面有不变的温暖和味道。常回家看看,不,常回家住住……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080191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