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布着压痕和淤青,手不停加样时会麻木和酸胀,防护服不透气引发湿疹……
市人民医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然不与新冠肺炎患者面对面,却与核酸检测样本直接“交手”,他们就是检验科医生。
短时间完成实验室改造投入使用
2020年疫情初期,省内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三甲医院检验科具备核酸检测能力,当时,溧阳疑似病例的核酸检测都要送到外地上级医院去做。为了给患者、给防控工作赢得更多时间,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人民医院集中一切力量,尝试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市人民医院拥有有能力、有资质开展新冠病毒检测的PCR实验室,该院检验科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重任。提及当时情况,检验科主任芮志莲仍记忆犹新,一切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2020年2月14日,市人民医院检验科选派康厚纯、徐燕、彭蘡3名技术骨干前往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学习观摩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流程,随即返溧,投入开展我市核酸检测的准备。
2月19日,该院成功开展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检测能力和质量均得到了常州市专家组的肯定,成为当时常州地区第四家、溧阳地区唯一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医院。
康厚纯等人回来后,检验科又先后培训科内15人取得PCR上岗证,为进一步扩大新冠核酸检测能力提供人员储备,并相继为市中医医院、溧阳监狱医院等兄弟单位的检验科培训了40余名核酸检测人员,协助他们取得了PCR上岗证。
2020年10月,该院动工建设一处新的PCR实验室。该项目位于急诊四楼,建筑面积260平方米,2020年12月底完工,2021年1月20日,获得PCR实验室合格证。1月22日,为应对核酸检测需求的快速增长,市人民医院启用新的PCR实验室,全院调配资源加强人力物力保障。
新的PCR实验室共分为3个区,分别是1区试剂配置、2区样品处理和3区扩增分析。据介绍,其中风险最大的是2区,在那一板又一板的咽拭子标本中,没有人知道新冠病毒会不会就隐藏在哪个试管里。检验科医生需要全副武装,对每个核酸标本进行4至5遍处理后,送到3区进行基因扩增分析。
勇往直前的“侦察兵”
康厚纯
一天晚上,检验科医生康厚纯结束了夜班,从核酸检测实验室出来,她匆忙看了一眼手机微信,已经有一堆未读消息。
2020年入冬后,全国多地陆续出现新增病例,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康厚纯所在的检验科上下全力以赴,她和同事再次开启了“5+2”“白+黑”的工作模式,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检测2000多个标本。
康厚纯是四川人,因为疫情原因,去年和今年春节都没能回老家看望父母。开车回家的路上,她不经意瞄到了车辆仪表盘上的时间,突然意识到,距离2020年的新冠疫情,已经过去了一年多。
女儿今年读高二,正是需要父母陪伴鼓励的时候。康厚纯回想这一年来,虽然和女儿同处一个屋檐下,却连陪女儿说话的机会都很少,有时甚至一连几天看不见女儿,照顾女儿的担子全落在丈夫一人身上。
康厚纯的丈夫是一位人民教师,十分理解并支持康厚纯的工作。寒假期间,他还开玩笑说:“我可以安安心心做一阵子‘全职爸爸’了。”言下之意,家里有他,康厚纯可以安安心心工作。康厚纯心里很是感激:“家人的理解让我更加勇敢地往前冲。”
又是一个寒冬的深夜,检验科医生彭蓉蓉看着屏幕上的数据,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当天的核酸检测标本终于全部检测完成。她开始打扫实验室,为第二天的检测做好准备。晚上11时,完成所有的扫尾工作后,彭蓉蓉这才洗手、脱帽、换衣服、熄灯、锁门,回家。
路上,彭蓉蓉打开手机,有好几个未接电话,都是家里的座机打来的。她告诉过正在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如果一个人在家害怕了、想妈妈了,可以打电话给妈妈,但是,她绝大多数时候都在实验室里根本接不到。
彭蓉蓉的家在宜兴,每天上下班开车需要1个小时往返溧阳、宜兴两地。她的丈夫是一名人民警察。疫情期间,丈夫和她一样,都忙得顾不上家,但是彼此都理解对方。儿子也很懂事,白天去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家,到了晚上就回自己家,照顾好自己。想到这里,彭蓉蓉既欣慰又心酸。
彭蓉蓉
彭蘡
“连体防护服、护目镜、N95口罩、双层乳胶手套……这套装备持续穿着七八个小时,再把一个加样的动作机械地重复上千次,常常一个2区班下来,肩膀都僵了,手拿筷子都发抖,脸也被防护面罩压出了深深的痕迹。”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汤伟明告诉记者。
除此之外,2区是负压空间,长时间在密闭空间的供氧不足,加上负压新风系统的噪音,都会让检验医生有不适症状。
下午4时48分,从早上8时开始上班的检验科医师彭蘡从实验室出来,这才感觉饥肠辘辘,又饿又渴。回到办公室喝了一口水,把早上吃剩的包子再放进微波炉里热一下。
本该4点下班的彭蘡此时还不能回家,她得等3区的检测结果全部出来之后,再拿着扫码枪一个标本接一个标本地扫码核对,确保没有遗漏的同时,再次确认检验结果准确无误。
一个标本扫码2次,标本量增加的时候,一天2000多个标本就得扫4000多次。尽管这个环节单一又费时费力,但任何一个标本都关乎着一个家庭的团聚,深知这一点的彭蘡不容许自己有丝毫懈怠。
打开手机,跳出母亲下午3时33分发来的微信:“丫头,午饭吃了吗?”“要不要给你送点过来?”彭蘡瞬间眼眶红了,连忙回复:“不用,吃过了。”
一年多来,该院PCR实验室的检验科医生们早已习惯了下午三四点钟吃午饭。面对激增的核酸检测工作量,用彭蘡的话来说,其实大家都很疲惫,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是责任、是义务,有种精神在支撑着。
赵依琳是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前年招聘来的硕士研究生,也要做核酸检测。有一次,她发荨麻疹,但是知道科里人手紧张,不好意思请假,偷偷忍着撑着,进2区工作了七八个小时出来,就自己跑去急诊输液。她本想着能把荨麻疹“镇住”,没想到第二天早上来上班,同事们都被她“震”到了:荨麻疹大爆发,赵依琳满身满脸“惨不忍睹”。
同事们都不忍心让她继续上班,汤伟明一忙完自己手头工作,立即换岗,让赵依琳去休息。
赵依琳
徐燕
在2020年疫情初期,徐燕就主动请缨进入风险最高的2区工作,积极参与新实验室的筹备、流程摸索。她经常是最早到科室,最晚下班,中午无休……1年多来,她一直坚守在最繁忙的岗位,哪怕生病也是咬牙坚持,边吃药,边上班。由于工作繁忙,徐燕顾不上照顾家里,把正需要陪伴的孩子完全交给外婆带。科室和外院过来培训PCR上岗证的同仁,也都是由徐燕手把手培训。她在最短时间内,用极高的效率让大家掌握核酸检测的核心技术。
“新冠疫情的这一年多来,我们检验科人员一周休一天,除非生病休两天。他们太累了,他们欠父母、爱人和孩子的陪伴太多……”提及科室人员的加班加点,芮志莲虽充满着歉意,却也深感欣慰,“其实没什么好说的,这是我们的工作,也是我们的使命,我为他们感到自豪和骄傲。他们是勇往直前的‘侦察兵’。”
标本采集与转运,标本核收与录入,核酸提取与扩增,结果分析与复核,电话通知与数据上报……在多少个不为人知的日夜,他们坚守岗位,以每一步的完美衔接、每一组的高度配合,得出了经得起检验的检测结果。战“疫”至今,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每一个人都义无反顾投身抗疫事业,以实际行动为溧阳人民筑起一道健康防线。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