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话“辣子”即辣椒,溧阳人讲的“洋辣子”并不是指洋辣椒,而是刺毛虫。这种夏日的幽灵,幼虫都长得比较好看,或通体青幽幽的,或夹杂着以黄色为主的各种鲜艳颜色。但是注意,昆虫鲜艳的外表下往往隐藏着可怕的套路。刺毛虫那满身长长的刚毛,根根都是毒刺!人身上凡是长有汗毛的皮肤表面(手掌心、脚掌心除外),如被其毒毛刺到,立刻就会肿起鼓包,刺痛中奇痒难忍。若用手一挠,一阵火辣辣的刺痛直往肉里钻,痛得龇牙咧嘴,挠又挠不得,不挠又忍不得;重又重不得,轻又轻不得。真是厉害的家伙!于是就加个“洋”字,洋辣子的俗名大概来源于此。社会上,对那种惹不起的人,也常冠以此名。
其实,洋辣子的厉害还不仅于此。在看似没有洋辣子的树枝上,只要是它最近爬过,那沿路掉落的毒毛照样刺人。那时我们农村的小男孩,暑假里整天就穿一条有松紧带的牛头裤,爬树是我们的基本功,在苦楝树上捉知了、逮螳螂、粘蜻蜓、采荡铃果,在枝丫间猿猴般漫步,就经常被洋辣子遗留的断毛散刺刺中。无独有偶,那年,下放户“哈伲”(绰号)不知道洋辣子的厉害,在门前的两棵杨树间牵绳晾衣。晚上,刚换上上衣,上身就立刻多处刺痛难忍,脱下上衣,那背上和两肩的肿块像画了地图,于是他哭丧着脸求邻居解救。弄清原委后,邻居一边将其当天晾晒的衣物全部入河重新漂洗,一边叫来村上的赤脚医生,先用橡皮膏在肿块上粘拔毒毛,随后涂上肥皂水解毒,并挂水消炎。一番折腾,哈伲狼狈透了,毒虽解了大半,仍害得他连续几天只能趴着睡觉。城里人哪里吃过这种苦头?从那次起,但凡哈伲的城里客人来访,都要听他杨柳树下第一课,痛诉乡下的洋辣子。以致后来,“哈伲的第一课”成了近地乡坊的谚语。真是一日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人会上当,鸡也不例外。夏日狂风雷雨之后,苦楝树、杨柳树、山杨树下,随风吹落的洋辣子到处可见。老母鸡知其厉害,大多敬而远之,新鸡则难免中招。晚上归圈时,缩在一边不想吃食,张着嘴像人卡了鱼刺,并伴有“咔——咔——”声音的,十有八九是吃了洋辣子。这时,主人会将其捉住用调羹强灌菜油,早中晚各一次也就差不多了。
洋辣子,学名刺蛾,本地主要有两种。幼虫长2公分多,宽约1公分,从头至尾有黄、黑和淡蓝三色相间竖条纹的,俗称竖纹洋辣子,多生长在杨柳树、山杨树和黄豆棵上;长1公分多,身体扁圆,形如甲鱼,通体淡蓝或淡绿色的,俗称团鱼刺毛,多取食于苦楝树和樱花树。溧阳农谚,洋辣子“七死八活”。指的是农历七月,其第一代幼虫开始化蛹(死);到了八月,第二代幼虫孵化(活),又出来刺人了。目前正值八月,因其取食有一定的选择性和局限性,在接触上述树种和黄豆时,则需要多加小心。
洋辣子确实很厉害,但只要掌握其习性、分布及发生规律,就不难对付,何况我们还有农药这种“大规模杀伤性”的化学武器呢。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