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新:让梦想之花在农村绽放

2020-04-30   阅读数:2072   本文字数:922  

 

(李虹) 在我市前宋水库旁,360省道边有一个将近300亩的生态农场,为游客提供垂钓、餐饮等服务,吸引了不少想要暂离城市生活,去乡间休闲小憩的游客,这就是退役军人刘建新创办的欣烨家庭农场。

2010年,刘建新从部队转业回到溧阳,他放弃了稳定的工作,而是选择回到农村,因为在他的心里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回农村创业。

“溧阳现在处处都在发展旅游,游客也是络绎不绝,生态创新是发展方向,我想抓住这个好机遇。”刘建新告诉记者,2012年,他向亲戚朋友、银行借贷了200万元,作为创业启动资金。他在社渚镇庄头村边上的山坡上,租了土地开了农场。那时候交通不便,农场的位置偏僻,很多游客想来休闲度假,使用导航却都找不到地方。刘建新咬咬牙,和爱人冯定琴在庄头村和农场中间修了一条小路,方便运输货物,也能让游玩更加便捷。像蚂蚁搬家一样,刘建新一点一点积累,把一个小农场扩展成为360省道旁边一个将近300亩,每年营业额达到200万元,可以供游客赏樱、垂钓、餐饮、购买农副产品的生态农场。

“最穷的时候连充煤气的钱都没有。”农场现在如火如荼经营的背后,是刘建新数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勇克困难的魄力。第一年创业,刘建新从养殖基地买了6000只小鸡,8个月下来仅存活了几百只,亏了十来万元。刘建新没有气馁,跑了好多地方去请教学习,才发现是小鸡在成长过程中受到风寒,落下病根,长大后才会接连死亡。吸取教训后,他为家禽创造了温暖的过冬环境,24小时不间断地烧柴火、开取暖器,保障小鸡能健康长大。为了让鸡肉和鸡蛋的质量更佳,刘建新引进了一批优质的“黑凤”品种,饲料也选取了天然无公害的玉米和豆沫,就这样农场里每个月10-20万个鸡蛋基本都被熟客和合作单位抢购一空。

随着360省道社渚段的通车,刘建新的农场迎来了更多的客人,他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一些垂钓爱好者经常出现在他的农场里,不少开车路过农场的游人,也会买些农副产品带回家。

回忆起自己的创业路程,刘建新感慨颇多:“我是个农村娃,家里人一直希望我退役以后能从事稳定工作,回农村创业这种高风险的事情,他们当然不支持我,但我用行动和成绩证明给大家看,我的选择是正确的。”作为一个曾经的雷达兵,有祖国的“千里眼”之称,刘建新将这份高瞻远瞩、艰苦执着、吃苦耐劳的军人精神用到了自己的人生规划上,让自己的梦想之花在农村绽放。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080191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