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茵杰 实习生/王菲 陈旗胜) 在昆仑街道方里村,有一名当地妇孺皆知的乡村医生,名叫庄岳勤,提到他的名字,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今年72岁的庄岳勤是方里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一名医生。
上个世纪60年代初,19岁的庄岳勤因为勤奋又有文化,被推荐到县里参加半农半医培训班,到上兴镇果园学习。学成后,庄岳勤回到自己的家乡西泗墩,成为了一名乡村医生。2016年由于卫生服务站拆迁,庄岳勤从西泗墩来到了方里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半个多世纪的行医历程中,庄岳勤凭借着自己所掌握的医学知识,践行着少花钱治好病的医德医风,赢得了周边十里八村乡亲们的赞誉。
扶贫帮弱扎根乡村50载
庄岳勤从医50余载,诊断过上万个病人,足迹早已踏遍周边的村村落落、乡间的沟沟坎坎。最可贵的是,在他的眼里,病人没有贫富之分,他对待所有的患者都是一视同仁。让村里人津津乐道的,是庄岳勤高明的医术和合理的收费,以及对贫困患者免收医药费的高尚行为。
采访当天,记者遇到了从城里赶来看病的罗阿姨。罗阿姨告诉记者:“我特意从城里过来找庄医生的,他看病挺好的。”罗阿姨与庄岳勤两人原本是同乡,后来罗阿姨跟随子女住进了城里,也在许多大医院看过病,但还是庄岳勤最让她放心。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庄岳勤把病人当亲人,总是想方设法帮助病人省钱,能吃药就绝不打针。50多年来,他结合自己所学的中医药知识,研制出了上千种验方,小到感冒发烧,大到心脑血管病,都能找到相对应的治疗方法。
庄岳勤告诉记者:“每一种药方都是经过实践得来的,用时还要根据病人体质、病情进行调整。这里面,有不少是我亲身试验的。有时候遇上来做针灸的病人,我会事先在自己身上尝试,这样能给病人更精准地施针。”
父亲患癌让他感同身受
“生病真的是件很痛苦的事,而且很多家庭负担不起高额的医药费,我能理解他们的感受,所以我也想用我自己所学,尽自己所能帮助病人减轻病痛。”当记者问庄岳勤,是什么让他在这样一个岗位上持之以恒这么多年时,他的眼眶忍不住开始泛红,他哽咽着告诉记者,他的父亲当初患了胃癌,但高昂的手术费和治疗费让家人无力承担。他想要父亲快点好起来,却无能为力。父亲的去世,成了庄岳勤心中的一道烙印。于是当机会来临时,庄岳勤毅然决然地选择从医。
从医50余载,庄岳勤经历的风风雨雨实在太多。他和记者说起来时却总是云淡风轻。那时候,没有摩托车、汽车,有时候遇到急诊,庄岳勤便骑着自己的自行车背上医药箱前往病人家里,无论多晚,无论多冷。乡下的路不好走,摔跤也成了常事,他早就习以为常,对他而言,为病人治病比什么都重要。
“我只想把这项工作做好,把自己所学贡献给社会。”庄岳勤说。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