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位于我市竹箦镇水西村。这里的一砖一瓦依稀浮现着陈毅、粟裕在此战斗生活的峥嵘岁月,这里的一草一木浸染了与日寇鏖战的烽火硝烟。在这片新四军指战员用鲜血染红过的土地上,老人们说起水西保卫战、清水塘战斗、塘马战斗依然慷慨激昂……罗忠毅、廖海涛等新四军指战员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的一幕幕场景,依然萦绕在他们的脑海中,难以忘却。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80周年。我们当然不会忘记毛泽东,不会忘记陈毅、粟裕,也不会忘记那些英勇牺牲却未能见到胜利的新四军指战员。
从来的纪念都是史实的盘点与灵魂的再现。
1939年8月,新四军军部为了适应苏南敌后斗争形势的需要,报请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决定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由陈毅统一指挥。
同年11月7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水西村公开宣告成立,陈毅任指挥,粟裕任副指挥,罗忠毅任参谋长,刘炎、钟期光分任政治部正副主任。所辖部队有第二团、第四团,新编第三团、第四团,新六团,挺进纵队和苏南地方武装,共1.4万余人。这标志着新四军在华中抗战战略全面铺开,形成了皖南军部、江北指挥部和江南指挥部三大军事指挥格局,实现了对华中中心地区的全覆盖。
江南指挥部成立后,陈毅、粟裕这对最佳搭档由此诞生。从此,水西村成了茅山乃至苏南抗战的指挥中心,成为新四军发展壮大的红色摇篮。在溧阳这片土地上,陈毅、粟裕两位指挥官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1939年11月8日—9日,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新六团,在丹阳独立支队等地方武装的配合下,于丹阳九里镇、贺甲村一带,毙日军168名,俘日军3名,并缴获大批军用物资,江南人民称之为“延陵大捷”。
初战告捷后,陈毅、粟裕又多次共同决策,打了一系列漂亮仗,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新四军在苏南名声大振。此时的水西村,成了日寇的眼中钉、肉中刺。1940年元宵节之夜,日伪军800余人偷袭安中里、樊塘村后,进犯水西村。陈毅、粟裕指挥“江抗”二团一部和教导大队及机关人员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创造了以少胜多,保卫指挥机关的战例。
在水西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峥嵘岁月里,陈毅坚决执行中共中央的决策,政治上恢宏大度,有远见。而粟裕则尤为擅长战斗的组织指挥,用兵如神。在陈毅领导下,作为陈毅的助手,粟裕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陈粟二人同住在水西村李氏宗祠内。白天,二人根据分工忙着各自的工作;晚上,透过宗祠阁楼的灯光,常可看见二人一起商议军政大事的身影。
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把制造摩擦的重点从华北转移到华中,把江南新四军的活动地区限制在茅山周围数十里的狭小范围。5月4日,中共中央对长江以南新四军的发展方向问题作出明确指示:新四军第一、第二、第三支队的主要发展方向“不是溧阳、溧水、郎溪、广德等靠近中央军之地区,而是在苏南、苏北广大敌人后方直至海边之数十个县,尤其是长江以北地区。”6月,国民党军从南、北、西三路向新四军大举进攻,江南指挥部果断退出溧阳水西、前马,转移到溧武公路以北,公开工作人员全部撒出。而此时,国民党李明扬、李长江部受顽固派唆使,率13个团包围了新四军挺纵驻地郭村。陈毅当机立断,令江南指挥部渡江北上,战地服务团和民运工作队先行出发,其余随后跟进。而国民党军第四十师、六十三师随即尾随北进,企图对新四军南北合击。6月18日,在粟裕指挥下,江南新四军在西塔山实行反击,击溃顽军两个团,赢得了渡江的准备时间。直到7月8日,粟裕率领江南指挥部机关及第二团、新六团等主力渡江到达郭村、吴家桥地区。7月23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正式改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员,刘炎任政治部主任、钟期光任副主任,下辖3个纵队,共计7000多人,由此开启了东进黄桥、创建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新征程。
“没有水西村,就没有茅山根据地,就没有东进,就没有苏北根据地,也就没有黄桥战役的胜利!”如今,新四军老二团团长、开国中将王必成的题词,在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大门一侧硕大的石壁上熠熠生辉。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从成立到北渡,虽然不足一年,但对苏南抗日斗争乃至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有着重大的意义;对于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以至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为此,新四军秘书长李一氓在纪念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45周年时挥毫题书:“威震江南,功在民族”。陈毅、粟裕等同志在水西遵循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创造性地运用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三大法宝,把抗日烽火燃遍了大江南北,创建、巩固和发展了苏南抗日根据地,并为形成华中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彪炳千秋的历史贡献。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