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物质丰富,导致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继而导致生活习俗的改变,生活习俗中文化印痕的流逝。乡村文化印痕的流逝,莫过于各种节日习俗的淡化及消失。
记得儿时,日子虽是清苦,春节却总是难得的热闹,儿童整日处于兴奋之中,一年难得的一件新衣已穿在身上,一双新鞋已套在脚上,暖乎乎的。一年难得有点好吃的东西,解了久久等待之馋。每晚村上敲起大锣大鼓令人振奋,跳狮子、走马灯让人目不暇接,滩簧、京戏草台班子的演出更是令人难忘。这期间,那“春官”上门“送春”是必不可少的,看“送春”也很有意思。
“送春” 习俗由来已久,据说上古就有,范围极广。远古时,百姓尚不懂按时令节气来种田,以至常有种无收。“三皇五帝”着急了,就在春节时常骑着耕牛,漫游乡村,传节气知识,布种田技术,这是最早的“送春”。后来就有了六官之一的“春官”,甚至有些朝代一时把礼部改为“春部”。此时的“送春”任务落到“春官”的身上,“送春”是官方行为。再后来,“送春”的官方行为淡化,民间的“送春”行为兴起,直至代替了官方行为。
家乡把“送春”人称为“送春佬”,他们常是两人同行,一人执锣,一人执鼓。我家乡的“送春”有些简化,只有一人。他手执汤锣和敲板,穿着也没有历史传说要求那样的讲究,只是整洁些罢了,肩上肯定少不了有个布搭裢。
“送春佬”进村入户,一跨进门槛就恭敬地向主人送上“春牛图”,那是木刻印制的童子牧牛图,图下有新年二十四节气日期。当主人接过“春牛图”后,那汤锣就响了起来,“送春佬”开口唱起“送春歌”。锣声伴着歌声,每唱完四句,就以锣声为“过门”,稍作停顿,接着再向农户堂前案几跨进一步,继续再唱。若主人没有示意停止,就得一步步向案几踱去,一段段继续唱下去。一般农户人家只听两段,“送春佬”只须跨出两步。有时此时主人还无表示,则“送春佬”可能遇到主人的“盘春”,这时“送春佬”会有些紧张,他就得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认真唱下去,当然他得到的回报也是丰厚的。当主人声称多谢了,会递上酬谢之礼。那时农村清贫,会送上自己也只有过年才有的团子、年糕之类食物,稍富裕人家也会有香烟之类物品。“送春佬”不会用手接过礼物,而是把汤锣翻过伸出,主人把礼物放入汤锣的锣盘里,“送春佬”端着汤锣,出了农户,才把所受礼物一一装入肩上的布搭裢里,再走向第二家农户。“送春佬”到了这个村上,就得家家都去“送春”,所谓,“宁错一村,不漏一家”。
远古的“传节气知识,布种田技术”送春本意已经淡化,“送春”的唱词已多是“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类的送祝贺,报吉祥。多是见景唱情,多是现编现唱,这考验着送春佬的随机应变能力。当遇到“盘春”时,那就是一场考核,就得把事先自己编好的唱词一套一套搬出来,以显自己的功底。他的名声也只有经历多此“盘春”后才能显扬。
记得儿时,我们村上已没有练跳狮子、跳马灯此类节目的人了,唱送春的倒有几位。他们送春也只去离我村很远的村子,也不对本村人说起他送春之事,是个隐蔽的“送春佬”。其实“送春佬”都是贫苦人家之人,只是粗通文墨。为养家糊口,借过年的机会到别人家表演一些节目,挣点钱来。朴实的农民待人总是慷慨的,回敬的礼物不少,一村唱下来,送春佬的布搭裢前后两口袋已鼓了起来。所以就有“半月送春三月粮”之说。我村几位隐蔽的“送春佬”,亦是为此,但又不想让本村人知道,怕有失面子。
“送春”给人以祝福,曲调欢快悠扬,深得民众喜爱。“送春”习俗传承弥久,可说是上古习俗遗存的活化石。“送春”习俗传播范围极广,各地的“送春”习俗有各地的地方特色,其唱词、曲调明显有地方烙印,“送春”是各地最为原始的说唱艺术。“送春佬”也算得上是最早的民间艺人之一。记得解放初,我村百姓在春节期间为歌颂新社会自己的新生活,常自编自演节目,自娱自乐,我们称之“做剧”。这做剧的主角多半是唱过“送春”的,他们的嗓子好,犹似专门训练过一样,“滩簧”等地方小曲,他们能张口就来。
儿时过年期间,只要有跳狮子、走马灯、唱送春的上村,后边总会跟着一大群看热闹的孩子,我亦在其中。但我似乎更喜欢看唱“送春”,因为跳狮子、跑马灯仅仅是给人一种热闹。“送春歌”给人有音乐的享受和文化的熏陶。所以“送春佬”到我家“送春”,我都认真听。“送春佬”到别人家去“送春”,看热闹孩子多数是为看哪家主人给“送春佬”酬谢的东西有何不同,我却注意“送春佬”在各家的唱词有何区别。据说“送春”是有一定套路的,“送春歌”也有口耳相传的基本“脚本”,这些当然是不为我所知,甚至现在连儿时记得的一些“送春歌”唱句也忘得干干净净了。
现今,人们进入小康,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根本不会再为吃穿犯愁,但年味却越来越淡了。不需为吃穿犯愁了,也没人去学“送春歌”,也就没人去“送春”了,“送春”习俗也就这样悄悄地消失了。其实“唱春”这一习俗仅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淡化、消失的乡村习俗中很小的一例,真让人想起来不免有些忧伤。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