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太格样范

2012-08-20   阅读数:1908   本文字数:1577  

■史建明

“八太格样范”是一句很具特色的溧阳话口头俗语,溧阳人特别是上了年纪的,可能会经常说到。但是,一旦写成文字,你就可能会产生许多的不解。比如,“八太”指何人,你想过没有?

我们还是先从浅显处入手吧。“样范”是这个俗语的中心词,表示模样、式样、样子等意思,你肯定能理解。这是一个比较古老的词语。元·乔吉《斗鹌鹑·歌姬》套曲:“教坊驰名,梨园上班,院本诙谐,宫妆样范,肤若凝脂,颜如渥丹。”《西游记》第八十九回:“捻着诀,念个咒,摇身一变……果然变得有样范。”《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当年迟先生买了多少的傢伙,都是古老样范的,收在这楼底下几张大柜里,而今连柜也不见了。”我们引用这些例证,至少说明了一点,即“样范”一词在元明清还是很流行的。可是,在现代汉语中,“样范”却已经极为鲜见的了。即使是在其他各地的方言中,也很难找到它的踪迹,如《现代汉语方言大辞典》里就没有。《常州方言词典》虽有“样范”条,却是只能描写容貌和外表。唯独在溧阳(也包括临近县市),“样范”所指的义项范围却非常广,一如古人所用。同时,能使用“样范”的人群也极为广泛,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来形容也不为过。由此,我们透过“样范”一词,可以再次证明溧阳话的古老。

“格”是结构助词,相当于普通话里的“的”,是溧阳话里的一个同音替代词。

“八太格样范”这个俗语并不难理解。我们来先看一段对话。

俩同学相遇。“听讲你到城里新妇家去享福了么?”这同学有意调侃。“你还勿晓则,老同学!”那同学的眼里似乎有很多的委屈和怨气,“介歇的细佬家!你还想享福?一天到夜较八太格样范,除了上班,勒家里灯草也勿肯拈一根。我同老太婆变则他家的佣人了。”

知道了吧?在上述对话中,“八太格样范”所表达的,就是像“灯草也勿肯拈一根”的那种情况———很懒。这里的“较”表示“像……一样”,我们看到,“八太”很懒,那同学的新妇“较八太格样范”,也很懒。

那么,这么懒的“八太”,到底是什么人呢?

有人顾名思义,认为“八太”就是八姨太,因其娇惯,所以懒惰。我们认为,这种理解的依据不足。第一,翻遍溧阳的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没有一点有关“八太”的影子。既然能娶八个姨太太,八姨太又懒得出了名,能没有一点线索?第二,即使真有那个八姨太,但是,叫“八太”也不符合溧阳话习惯。溧阳人一般称“大嬷嬷”、“二嬷嬷”……“八嬷嬷”。讲究一点的,也只会称“大太太”、“二太太”……“八太太”,或者“三姨太”、“四姨太”……“八姨太”。绝对不可能称“二太”、“三太”……“八太”的。因此,“八太”不可能指“八姨太”。

其实,“八太”是“兵”的隐语。当然,这里有几个转换与承接的过程。即“兵”→“丘八”→“八太爷”→“八太”。

先引一段典故吧。《太平御览》卷四○○引《续晋阳秋》:“苻坚之遣慕容垂,侍中权翼谏不听。于是翼乃夜私遣壮士要路而击之。垂是夜梦行路,路穷,顾见孔子墓傍坟有八。觉而心恶之。召占梦者占之,曰:‘行路穷,道尽也,不可行。孔子名丘,“八”以配“丘”,此兵字,路必有伏兵。’”也许这才是“丘八”的最早出处。

当然,后来人们的一般观点,都认为是竖版书写而引起的有意误读。我们知道,叫“兵”为“丘八”,具有明显的贬义,那是因为旧时的兵,的确可恶。他们自持武力,横行乡里,所到之处,鸡飞狗跳,怨声载道。其中背夫(拉夫)便是老百姓最害怕的。当兵的自己不肯出一点力,懒得很,事情都要那些被强迫拉过来的夫子去做,简直就像老爷、老太爷。所以,有的地方如绍兴、湖州、扬州(据《现代汉语方言大辞典》)等地就直接“尊称”兵为“八太爷”了。茅盾《子夜》一:“商会说没有,那些八太爷自己出来动手拉。”这里的“八太爷”就是指的兵。

溧阳话用俗语“八太格样范”来描写懒的程度之极,最早也应该是“八太爷格样范”。由于口口相传,最终省掉了“爷”字却不至产生误解,便约定俗成了。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080191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