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科萌芽到创新高地

市人民医院骨科奋力打造“硬核”科室

2025-03-10   阅读数:703   本文字数:1563  

近日,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评审结果,市人民医院骨科获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称号。这是继常州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常州市区共建医学重点学科后,该科室斩获的更高级别荣誉。从创立之初的外科“小杂烩”到省级重点培育单位,市人民医院骨科用40年书写了一部“硬核”成长史,为溧阳打造区域医疗新高地贡献了重要力量。

 

□ 马嘉琳

 

 

从“小杂烩”到专科精尖的跨越

 

1983年,市人民医院综合病区设立骨科治疗组,彼时仅有数位医护人员,技术和设备也都比较落后,大家都不敢轻易开展手术,多采用石膏固定等保守疗法治疗骨折患者,只能算得上是外科的“小杂烩”。不过,大家心里对“手术”的执念却很深。2000年前后,市人民医院骨科正式独立建科,进修归来的曹光华将国际前沿技术引入溧阳,髓内钉的应用成为关键转折点。这种微创手术方式以创口小、恢复快的优势,逐渐打消患者顾虑,成功应用于髋关节手术,为科室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2006年,该院骨科扩展为两个病区,患者量激增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技术挑战。要壮胆去闯高精尖技术的“禁区”,在曹光华之后走上科室管理岗位的蒋正宇迈出了关键“第一步”。他进修后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独立开展关节镜手术。1台关节镜手术用时从3个小时到1个小时以内,成为科室技术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如今,该院骨科能独立开展的复杂手术,涵盖了肩、髋、踝等关节镜技术,以及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和内镜下腰椎管狭窄减压术等。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渐渐清楚了自己专攻的方向,共同走进了追求“少而精”的科室发展新时代。

 

 

专科细分驱动技术突破的新时代

 

2019年,市人民医院骨科分设关节、脊柱、创伤三大亚专科,坚持以创伤救治为基础,重点攻坚复杂骨病诊治,迅速形成了特色优势。

关节治疗团队以髋膝关节置换的规范化、精准化治疗为核心,在微创领域持续深耕。2020年8月,团队成功实施首例“髋关节镜下成形+盂唇修补术”,成功治愈“髋臼股骨撞击症”患者,填补技术空白。

脊柱治疗团队聚焦颈椎病、腰椎退变等常见病的精准诊疗,尤其在微创领域取得显著进展。2023年4月,针对一位曾患恶性肿瘤的特殊患者,团队创新性采用UBE(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实施椎管减压手术。这种“量体裁衣”的治疗方案,展现了脊柱治疗团队在复杂病例处理中的综合实力。

创伤治疗团队作为区域创伤救治中心主力军,专攻各类骨盆骨折、复杂的关节内骨折及脱位、四肢多发粉碎性骨折等疾病救治。2022年,团队独立完成高难度骨盆髋臼骨折手术,打破以往转院惯例,为多发伤患者赢得生机。

齐头并进的骨科,正以更专业的分工、更精准的技术,诠释着新时代骨科“精于术、专于业”的发展内涵。

 

 

科研创新驱动学科升级

 

与此同时,科研团队也在以3D打印技术为突破口实现跨越。2015年,主任医师张文玺在脊柱手术中发现导航模板灭菌后精度偏差问题,自掏腰包研究,历时三年终于找到了关键因素,研究成果获常州市卫健委重大科技项目立项,成功开启骨科3D技术应用新篇章。他将3D打印技术引入临床,通过镜像技术“复原”骨折模型,辅助制定手术方案,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创伤和出血,现已累计应用数千例。

2019年,张文玺团队的《3D打印镜像模型的手术辅助应用》获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2023年,升级版《基于分级优化的多模式3D打印模型的大规模临床应用》再获一等奖。这在县级医院科研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市人民医院完全有能力开展高水平医学创新,也为县域医疗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眼下,市人民医院骨科业务骨干均处于40-50岁的黄金年龄。同时,科室自主培养的博士研究生也即将毕业。不久的将来,医院新建的科研教学中心投用后,谋划已久的骨科科学技术研究所或将挂牌成立。天时地利人和之下,借助院校合作的东风,科室的发展动能蓄势待发。技术迭代、亚专科深耕、科研创新三线并进,正推动这块学科新招牌向更高层次迈进,为溧阳百姓带来更多的健康福音。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080191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