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融汇两岸血脉亲情

2024-07-31   阅读数:332   本文字数:2105  

 

(邹迪/文摄) 7月28日下午,刚刚从上海虹桥机场回到台北市的高静芬,回想起这次返乡之旅百感交集。去年,她和妹妹高静芳第一次随旅台溧阳同乡会访亲团返乡,因为撞见一幅画,触景生情写下一篇《父后返溧阳》,竟在溧阳本地持续“发酵”。在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和热心群众的接力帮助下,仅一周时间,就帮她和妹妹找到了父亲当年留在溧阳的大儿子——高正元。

为了与素未谋面的大哥相认,半个月前,高氏姐妹再一次回到故土,用她的话说:“这或许是父亲冥冥之中的安排……”

 

寻 根

父亲的故乡总要来一次吧

 

一湾浅浅的海峡,承载着厚重的历史。高静芬出生在台北市,而她的父亲高茂生是土生土长的溧阳人。

1944年,18岁的高茂生与指腹为婚的妻子结婚后,生下了一双儿女,继而前往上海暨南大学读书。后因战乱,高茂生独自一人前往基隆市。直至36岁,始终未等到回乡机会的高茂生便在台湾重新组建了家庭,生下了高静芬、高振宏、高静芳三姐弟。

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岛内民众赴大陆探亲,高茂生得以于1989年回溧探亲,在老屋前留下合影。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又失去了联系,但这份血脉相连、灵魂相依的故乡深情始终萦绕在高茂生的心头,直到去世前仍记挂着家乡故里。

“父亲的故乡总要来一次吧。”2023年8月,高静芬、高静芳姐妹俩随旅台溧阳同乡会访亲团返乡,这是她们第一次踏上父亲念叨的故乡土地。而这一来,就成了再也抹不去的记忆。

 

寻 亲

一文激起了“千层浪”

 

“父亲从小生活的三界村,早被征为天目湖水库用地给淹成了湖底村;亲朋故旧呢,父亲仙去后更如飞天风筝带走所有线索……”对于溧阳的印象,高静芬只有些许不完整的残片。

八天七夜的行程,从美景到美食,溧阳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让高静芬感到亲切。原本是无亲可探的观光之行,却因礼诗圩村的一面彩绘墙,质变为深击心灵的寻根之旅。

“那是一面彩绘墙,墙上是一位男子骑着自行车、后座载着一名小男孩向前行去的背影。”高静芬说,撞衫撞车撞手势撞情境,就像小时候,父亲骑车带他们上学的画面一模一样,整个感动涌上心头。

为了留念,高静芬坚定离团再次回到景点,拍了数十张照片才肯罢休。行程结束飞回台北,她把照片给弟弟看,姐弟俩勾起往事,红了眼眶,沉默很久。

第一次溧阳之行结束后,时隔大半年,高静芬写下《父后返溧阳》,字里行间表露着“未有亲属可见”的落寞感,感人至深的文字相继在《溧阳日报》、“中国溧阳”公众号等媒体平台转载,引起很大反响。

溧阳市台办第一时间联系天目湖镇相关人员帮助高静芬寻亲,天目湖镇党委书记周文光十分重视,随即找来洙漕村党总支书记韩金华,请他配合此事。谁想,不到几日便有了消息。“高正元,原大三界村人,大三界村做水库后,他搬迁到社渚镇金峰村委黄塘村。找到了!高静芬还有个大哥在社渚!”

与此同时,社渚镇广播站工作人员高如斌在媒体上看到文章后,也在后台留言,告知其大哥高正元的信息。在各级政府部门和热心群众的合力配合下,仅一周时间,便为高静芬找到了78岁的大哥高正元。

确认身份后,溧阳市台办将消息告诉了高静芬。恰逢同乡会返乡之旅又将开启,这一次,姐妹俩满怀欣喜,再次踏上了回乡的道路。

 

团 圆

初次见面却像久别重逢

 

7月14日上午9时,飞驰的车轮沿着239省道一路开往社渚镇金峰村,满载千丝万缕的情感,奔赴着团圆。直至看到金峰茶厂后,再往里行驶近1公里,便到了金峰村委黄塘村。这里就是高正元的居住地,当天他和老婆钱庚娣特意穿上了新衣服,还叫上了孩子们,等待着两个素未谋面的家族亲人。

“和爸爸长得好像喔!”这是高静芬、高静芳远远看到高正元说的第一句话。说话间,钱庚娣和女儿迎了上去,互相挽着手进了屋,像是久别重逢的姐妹。

在高正元家里,一张张关于父亲的老照片,见证着两岸的血脉亲情,一段失散的亲情就此重燃。他们聊起了家族故事,高正元虽话不多,但满脸喜悦,这让高静芬、高静芳倍感亲切。

“大哥和爸的个性好像哦,躲在一边不讲话,都比较沉默。”而姐妹俩却打开了话匣子,无数的疑问和好奇想要在这里得到解答。另一边,钱庚娣早早就准备了充满家乡味的晚餐,竹笋、地衣、臭豆腐蒸蛋……贴着灶神的土灶里,柴火吐着火红的舌苗,炽热而温暖。

因为一堵墙,酿了一篇文;因为一篇文,找到一个哥;因为一个哥,有了对这片土地更浓烈的乡愁。这是父亲的指引,亦是家乡的呼唤……

“感谢大哥的健在。妹妹拿着手机和他讲话的时候,我仿佛看到爸爸的身影。”高静芬说,“爸爸走得早,没看到家乡的巨变,但我们很幸运,看到了祖国的崛起和强大!我们还会回来的,下一次一定要带弟弟也回来看一看。”

跨越海峡两岸的寻亲之行顺利完成,而根脉相连的亲情故事也将翻开新的篇章。诚如高静芬赠予大哥自撰的美食专著扉页上写的那句话:“正元大哥、大嫂,真开心能相见,也许这是冥冥之中父亲的安排,日后常联系哦。”

 

 

记者手记

 

今年的旅台溧阳同乡会一行已经返程,但感动的场景始终回荡在每一个寻访者的心头。

从高氏姐妹的寻根、寻亲再到相聚,溧阳市台属联谊会副会长邓超先生全程参与了始末,作为这段故事的推动者、亲历者和见证者,他用这样的一段话来形容这段宿命般的寻亲之旅:“有一根线,理还乱,剪不断,她的名字,叫血脉!”

海峡潮声阵阵,历史巨流奔涌,骨肉亲情联结着两岸同胞,割不断、拆不散。亲情无疆,终要归航。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080191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