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老字号西安饭庄用完晚餐后,我们四个人就兴致勃勃地去了西安明城墙。
远远望去,城墙上灯带闪烁、流光溢彩,在深沉的夜空中有了几分神秘感。来到城门入口处,我们的视线被城楼下通道两边悬挂着的六盏花篮状的大红灯笼吸引,那灯笼发出朦胧旖旎的红光,把游客一下子带回了遥远的过去。
我们进去时,遇到了游览下来的大拨游客,我们好像是“反其道而行之”了。城墙上的游客不是很多了,我们可以慢慢走,慢慢看。一座座雕梁画栋的塔楼在灯光的映衬下,分外引人注目。游客们驻足观望,不时拍几张照片。每隔一段就有一个商铺,命名为“城贾记”“城墙故事”“丝路映像”,每家店里的文创产品都彰显着地方特色,但又各有特点。商品大多明码标价,价格也很亲民,西安博物院推出的官方卡通人物玩偶“唐小西”“唐小安”可爱讨喜,做工精细,让人爱不释手。我们四个人并排走着,我的那几个见多识广的同学直赞叹:“这城墙真宽啊!别的城墙也去过,根本没这么宽。”我没有去过其他地方的城墙,但向左右看,这十四米宽的城墙给人感觉确实不一般,目测可以让几辆车并排行驶,称它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墙,“建筑史的奇迹”,绝无半点夸张。
整座城墙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围成一个封闭的长方形,我们心无旁骛地漫步其上,晚风吹拂,身心放松。脚下的一块块青石都有岁月的痕迹,有的被磨得锃光发亮。有几个少年骑着单车从我们身边掠过,让人情不自禁想到“追风少年”这个词语。我在猜测他们是从东门的永乐门还是南门的永宁门上来的,抑或是西门的安定门、北门的安远门?料想他们就住这附近,若干年以后,他们可以说自己是在城墙上学会的骑自行车,可以说每天都到城墙上遛个弯儿,真让人羡慕呢。
我抚摸着城垛上凹凸不平的砖,感觉着它们的牢固坚硬与不凡:这城墙经历了无数次血雨腥风的考验,依旧焕发出光华,书写着我们祖先的智慧和不易。说是一个个凸出于墙体外的墩台像马的脸,所以就有了马面1号、马面2号……“马面裙”的由来也跟这有关。我没能看出夜色中的墩台与“马面”的相似度有几分,从垛口探身出去,只是真切地感受到了西安这座十三朝古都的热闹繁华,“不夜城”非浪得虚名。
后来听导游介绍,城垛下的一个个洞,曾经在防御敌人时投射过“生化武器”。在战争激烈时,不仅投下石块,还从洞口浇下滚烫的粪便,称之为“滚水金汁”。战争必定残酷,所以世界和平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当年这些守城的士兵再也不会想到,六百多年后,会有这么多人走上城墙,就是为了沉浸式感受城墙的雄姿。
一段古城墙,是一座城市的记忆。仰望苍穹,对着时隐时现的眼睛般的星星说一声“你好”,并郑重许下我们共同的心愿。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