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怡) “新”是活力,是希望,是未来;“质”是基础,是关键,是突破。这个春天,溧阳以“跑”的姿态、“争”的心态、“抢”的状态,带着对新质生产力的系统思考,吹响了以“新”谋局,以“质”竞速的号角,传统产业向新求变、新兴产业破浪向前、未来赛道积极布局,释放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传统产业向新求变
传统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在“旧”与“新”之间,溧阳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布局的重要一环,锚定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加速推动传统产业焕新、跃升、蝶变,演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精彩故事。
机械臂左右开弓、无人搬运车根据指令来回装运、屏幕中记录产品信息的数字不断跳动……走进江苏南洋中京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车间,科技感、未来感扑面而来。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企业大力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全产业链全面数智化转型提速,有机串联了各个系统,打通了制造链条的各环节,不仅实现了工人从“来回跑”变成“动动手”就能解决问题,也让生产成本更加清晰。
科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知名的汽车涡轮增压器零部件细分行业头部企业。在企业节能汽车涡轮增压系统零部件智能工厂内,机器人挥舞着“手臂”灵巧地上下料,并对产品进行去毛刺、清洗、激光打标、装配、检测等操作。
“制造业企业只有通过不断提升智能化水平,才能突出重围。”科华控股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智改数转”的加持下,新品研发周期从60天缩短为40天,平均产线设备综合效率从49%上升到65%,交付达成率从94%上升到97%,废品率从9%降低到6.5%,企业实现了精益、柔性、高效、绿色发展。
南洋中京、科华控股“智改数转”的实践,让传统制造业企业看到智能化、信息化赋能发展的广阔前景,越来越多的企业瞄准数字化转型赛道,建成了一个个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
“今年,全市已实施工业技改项目超150个,完成工业技改投入超145亿元。”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让传统产业加速焕新,该局通过打造“智改数转”“专精特新”“绿色低碳”三大沙龙品牌,上线试运行“溧企链”平台加强产业互联网平台宣传推广力度,构建“溧企云”大数据平台等,千方百计地为传统企业纾困解难,让制造企业“老树发新芽”。
新兴产业破浪向前
一块电池撬动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摘得常州首家世界级“灯塔工厂”荣誉的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5G技术已经充分融入生产应用场景——中央智慧工艺感知控制系统、全量大数据实时检测、各式各样的智慧物流“黑科技”产品。
自2016年6月落户溧阳以来,江苏时代便肩负了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产品性能持续提升、产业化能力持续扩大的重要任务。2023年,公司实现税收超30亿元,占全市工业入库税收的三分之一,为溧阳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再将目光投向不断“上新”的新能源产业项目现场。2024年江苏省重大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华鹏新型储能及变压器系统产业化项目施工现场,正处处涌动着紧抓快干的激情。
据悉,2016年以来,溧阳主动与宁德时代、上汽集团等行业龙头深度合作,连续实施6个百亿级新能源产业项目,倾力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新能源企业的提速前进和新能源项目接连落地是溧阳奋力打造常州“新能源之都”县域高地的生动缩影。在我国“双碳”目标引领下,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具备超前布局和创新发展思维的溧阳率先驶向壮阔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蓝海,形成了国内产业链最完整、产业规模最大、创新能力最强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创造了诸多敢为人先的纪录,为全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贡献了“溧阳经验”。
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位列苏南县市区第一,动力电池产业规模达1140亿元、增长21.5%,分别占常州市的82%、全省的39.1%、全国的15.7%。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溧阳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有力证明,也是溧阳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路上行稳致远的有力体现。
作为常州打造“新能源之都”的先发地、核心区、主战场,如何助力新能源产业再攀新高峰,溧阳思路清晰。
“溧阳将继续巩固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新能源赛道先发优势,加快推进在手项目建设,科学布局低空经济和车联网等产业前沿领域,努力从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打造‘搬不走、压不垮、拆不散’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常州新能源之都县域高地。”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未来赛道积极布局
“让空气中充满创新的味道”是溧阳一直努力的方向。唯有重视创新,未来赛道的发展才有沃土。
从哪个赛道入手?溧阳将目光坚定地锁定在低空经济。
低空经济是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广泛体现于一二三产业中,在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保障、服务国防事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包罗万象的低空经济中,无人机产业无疑占据主导地位。早在2015年,当常州地区首个通用机场——天目湖通用机场获批在溧阳别桥建设时,别桥镇就超前规划了溧阳无人机产业园和无人机特色小镇的建设,配备了无人机试飞跑道,获批全国唯一真高500米、半径3公里无人机训练空域。拥有先发优势后,别桥镇一路疾驰。目前,溧阳无人机产业园拥有无人机整机制造、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制造企业共10余家。在低空经济新风口下,溧阳已在谋划制胜新赛道之策。
从抢先布局低空经济可以窥见,迈进新时代,“创新”已成为溧阳发展的鲜明特征,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溧阳科创正从“筑基”一步步垒成“高原”。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建成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三站三中心”180家,累计孵化科技型企业21家、新能源领域博士后设站单位7家。
今年,溧阳将持续深化13家重点科创平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加速科创平台能级提升,全力支持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等重点平台打造世界级储能创新基地,推动清洁能源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技术创新中心等争创国家级创新中心;鼓励“龙头企业+科创平台”协同创新,助力江苏时代、天目湖储能研究院等争创省级人才攻关联合体。
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人才招引。溧阳正紧扣产业发展方向,靶向引进“补链延链强链”人才和“三高一资”型科技项目,加速集聚“高精尖缺”人才,预计年内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项目30个以上。
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追“新”求“质”的道路上,溧阳奔跑不停。一幅以科技创新的澎湃动力唤醒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卷正徐徐铺展。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