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伯纳有句名言:“沟通中最大的问题在于,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已经沟通了。”而在亲子沟通中,家庭教育家卢勤女士则认为,“成人世界”和“孩子世界”沟通的钥匙,父母和孩子各有一把,更重要的是父母手中的这把。
之前,在与孩子的沟通中,我们家似乎都没有摸着正确的钥匙。有一阵子,孩子特别喜欢用命令式口吻同我们说话,比如“你去拿水果给我”“这是我的,你们不能拿”等等。起初,我会立即纠正她,告诉她:“你不能用这种口气和大人说话,要有礼貌。”孩子听了当时会改口有礼貌地说,但下一次,仍然会那样“颐指气使”,让我们哭笑不得,也让我们反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这样说话,根源显然是在我们父母身上。
除了“命令式”的沟通,“讲条件”的沟通方式在我家也常会出现,特别是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比如,吃饭时间,她拖拖拉拉不好好吃,类似“如果你好好吃完饭,就奖励你好吃的零食”这样的话就自然地从我们口中说出来了。受到零食的诱惑,孩子兴高采烈、满口答应,去做了我们期待的事,以获得她的奖励。我们以为顺利达到了沟通的目的,然而她并不会从此就好好吃饭。这种“讲条件”的方式也是无效或者效果甚微的。
夜深人静,我反思自己的言行,无论是“命令式”还是“讲条件”,都是不妥当的亲子沟通方式,实质上体现的是我们对孩子的掌控之心。看着泪眼汪汪的孩子,我意识到,小小的孩子也是独立的人,其实是需要被平等对待的。我问孩子,如果和她聊天,希望我用什么样的方式呢?得到的答案是:要有礼貌,不要太大声。由此可见,孩子其实和我们是一样的,他们也需要得到发自内心的尊重,尊重她的个性、尊重她的爱好、尊重她的需求。
有一次在用餐时,孩子又像往常一样开始挑食,在提醒无效的情况下,我又忍不住大声批评她。孩子看看我,小声地说:“妈妈,你能不能好好说,不要这么大声?”猛然间我想起了上次的聊天,就暗暗提醒自己不要冲动,把孩子当成朋友一样,平等沟通。静下心来,我问孩子:“宝贝,今天怎么又挑食了,能说说你的想法吗?”孩子看看我,停顿了一会儿说:“我觉得不好吃,我觉得咬不下去。”听了孩子的话,我尝了她不喜欢吃的菜后开心地说:“哇,这个菜好好吃,咬着咬着,还能吃出甜味和香味呢,而且蔬菜吃了宝宝可以长高,下次长得比妈妈还高。”看着我的表情,听着我的话,孩子似乎心动了,问:“真的吗?”“嗯,要不你试试看,如果真的不好吃,可以尝试少吃一点。”孩子听了点点头,试着慢慢吃了一点后开心地说:“妈妈,真的像你说的那样好吃呢,我要吃。”说完开心地吃完了自己的饭菜,还把自己吃得干干净净的饭碗举起来给我看。这次,我没有命令也没有跟她讲条件,当我像朋友一样和孩子沟通,结果竟然这样令人欣喜。
在日常的沟通中,避免压迫感十足的“命令”,而多和孩子像朋友一样聊天,引导她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了解她、激发她、欣赏她。我想,我握住了亲子沟通的“金钥匙”——朋友式沟通。
想要在亲子沟通中游刃有余,父母需要不断反思和学习。朋友式沟通,这个亲子沟通的“金钥匙”,需要我们用心去把握。敞开自己的心门,接纳孩子的优点和不足,更多地去鼓励和陪伴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炽热的爱,孩子的心门也会为我们打开。如何用好这把“金钥匙”,对于我们做父母的而言,需要付出智慧和心血。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