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肠挂肚一条河

□ 王祖芳

2023-03-03   阅读数:674   本文字数:1431  

这条河,东西走向,从镇中心贯穿而过,把小镇拦腰分成南北两部分,河的源头和唐代诗人张籍大赞的“一斛水中半斛鱼,大鱼如柳叶,小鱼如针锋”的长荡湖相连。人家临河而居,逐渐开枝散叶。有桥架在河上,连接两岸。岸边的垂柳、白墙黛瓦的房子倒映在碧绿的水中,如画一般,直抵内心深处的柔软。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街道两边,各种商店应有尽有,从过去的供销社、合作社逐步到私人设摊、个体开店。每个小吃店基本上都有自己固定的顾客。各种职能部门一字儿排开;在不同单位上班的人,互相都认识。北街发生的事,南街的人们马上便知晓,谁家娶媳妇彩礼多少、嫁妆多少,谁家今天来了娘家的亲戚买了什么菜,都会成为南北两岸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在小镇上居住,很难有秘密。

曾几何时,夏天的河上特别热闹,一派繁荣的景象。装载石头、石灰的货轮像打了胜仗的将军,放慢速度,接受岸边人们的夹道欢迎和崇高的注目礼。货轮上,男女主人一个掌舵,一个在甲板上撑篙,谁都不能偷懒。有跟船主人熟悉的,会对着船主人喊上两句,询问一下此行的目的地或收获。突然,一只快艇“呼——”地掠过水面,鱼贩子们装鱼的机帆船“突突突”地紧随其后,溅起白色的浪花,涌向岸边。码头上洗衣淘米的女人不得不站起身子护着身边的脚盆、米箩。一群鸭子四散逃开,惹得河中游泳戏水的孩子们发出一阵更大的惊呼声和欢笑声。夕阳在河面上投下点点金光时,船艇已停在河湾,孩子们也陆续回家,水面恢复了平静。而挑煤工们,还在把船上的煤炭一担担地挑到岸边的窑厂,汗水总会顺着他们的裤腿流到鞋窝里。

这个时候,有几个人或撩起长裙,或挽起裤管,赤脚在河边蹚水而行。水是那么的清凉澄澈,可以清楚地看见河底的水草妖娆地摇摆身姿。一颗颗螺蛳黏附在河边石头上,它们有的还披着绿茵茵的水藻披风。运气好的话,还会遇见一两只螃蟹。一只只河蚌伸出嫩肉,慵懒地享受着属于它们的时光。捡起一颗颗尖嘴河蚌,第二天人们的餐桌上多了一道百吃不腻的美味。在水边寻寻觅觅的人从不会空手而归,大河乐意源源不断地给人类馈赠。

只要在小镇上生活过的人,梦境里常是小船在河面上慢悠悠地摇荡,泛起圈圈涟漪。岸边的石阶路磨得光滑发亮,一群伙伴在石阶上蹦蹦跳跳地走着。忙碌的大人却不见踪影。

如今,石驳的两岸历经多年的风吹雨打、河水冲刷依然整齐而美观,不能不慨叹能工巧匠高超的技术!岸边种上了多种多样的花木,四季有花,美丽芬芳。曾经浑浊了几年的河水已恢复到该有的模样。随夜,光影婆娑,满河的小“星星”随波而动,如同姑娘乌油油的眼睛在黑夜里一眨一眨。树木穿上了金缕衣,把夜点缀得如梦幻般美好。横跨河两岸的桥身着霓虹灯带,与河面上的半圆绘成一整个圆。

桥上,河岸边,老爷爷们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一杯茶摇晃着生活的悠闲。偶尔也会为河上的桥建于哪一年,李大伯家有几个儿子而争得面红耳赤,恨不得再也不相往来,但第二天又不约而同地凑到桥头了。老奶奶们则大多在岸边的某一条巷子里,三五成群地拉家常。时间如门口的河流,即使风平浪静时也流个不停。老奶奶们已来到这里生活了半个世纪以上,她们守着长满瓦松的房子,也观望着后辈们的成长,如此承上启下。

去过那些知名古镇的人说,如果把这河的两岸打造一下,一定可以和那些古镇比肩。但常年在外的游子却说,希望保持这个模样,免得再回家时不认识。

“仁者爱山,智者爱水”,水有灵性,人们以爱相待,水定会报之以歌——河水潺潺,正是它唱给人类的歌,传唱着绵邈的经典,“梦里遥远的幸福,它就在我的身旁……”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080191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