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行走在竹箦镇西大街上,环境整洁优美、沿街商铺经营有序、居民生活舒心……一幅宜居宜业的精品小镇新画卷映入眼帘。
近年来,竹箦镇把打造“最美小镇”作为推动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将文化、旅游、产业元素巧妙融入“最美小镇”建设,不断改善群众生活,促进城乡经济文化发展,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先后被授予“国家生态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绿色铸造小镇”“国家卫生镇”等诸多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竹箦经验”呢?
基础设施改造改到群众心坎上
家住竹箦镇南关村的村民葛小平是一名货车司机,每天早上七点准时来到集镇客运站门口,准备迎接他的第一笔业务。“以前这条路没有硬化,下雨泥泞,天晴黄灰飞,现在建设好了,灰尘没有了,泥巴没有了,道路干净整洁,生活真舒畅。”11月5日上午,葛小平有感而发。
振兴街、西大街、北山路是竹箦集镇的核心街道,被誉为“小镇客厅”。改造前的人行道,用的是六边形道板砖,时间一长,破损不可避免,雨天积水,道板坑洼困扰着行人。
面对振兴街、西大街、竹溪南北街等6条街道基础设施先天不足、管理手段后天乏力的问题,竹箦镇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坚决推进治标、彻底推动治本。
自今年3月以来,竹箦镇坚持以“产”兴“镇”,以“镇”促“产”,以建设“最美小镇”为目标,从地方特色着手,实行统筹规划、综合设计,推动城乡环境优化、基础功能提升、精细管理提档,投资4000万元,4个月高效组织,完成了集镇北山路、振兴街、西大街、竹溪街等道路基础设施改造,镇容镇貌得到质的改变。
在此基础上,还邀请了苏州、南京的专业团队,深挖竹箦的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市井文化,高标准打造精品街道,精品弄、巷,实现从“老城旧景”到“靓丽新景”的转变。
竹箦镇建设局局长陈华表示,此次集镇改造提升,进一步满足了集镇及周边群众居住、创业、休闲、餐饮、购物、娱乐等多方面的需求。下一步将继续深化推进环镇东西路、竹安街、华胥路的更新改造,推进市民公园、穿巷里精品街道等项目建设,项目完工后,竹箦镇将成为一个独具魅力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镇。
精细化管理提升小镇“颜值”
基础设施是硬件,精细化管理是软件,如何实现镇区管理软硬件建设“比翼双飞”?
竹箦镇以创建“最美小镇”为抓手,聚焦镇区管理突出问题,“软硬兼施”推进镇区精细化管理,让小镇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打造了环境优美、卫生整洁、文明有序的镇区新面貌。
11月7日上午,天气突然降温,竹箦城管中队的队员吴科在自己的责任区巡查了一圈。他介绍说:“这一带店面多、人流量大。沿街店面的‘门前三包’执行情况是我们巡查的重点。”
“车辆请停到车位内。”“门口堆放的杂物请及时清理。”……这样的提醒语,城管队员每天要说上几百遍。除了日常巡查,城管队员还通过向沿街商户逐户发放文明经营宣传页等多种形式,引导商户认真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自觉规范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等不文明行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规范停放车辆,共建共享优美的镇区环境。
西大街朵诺滋烘焙店店主魏海燕从外地来到竹箦镇创业,去年又在集镇上开了家火锅店。魏海燕告诉记者,近几年来集镇的管理、卫生及镇容镇貌得到了质的改善,生意也越来越好,让她在竹箦创业更有信心。
为实现农村环境持续向好发展,竹箦镇党委、政府出台《竹箦镇长效综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明确“一人负责制”,实施“红黑榜”奖惩机制,形成权责清晰、考核有力的管理网络。
同时,竹箦镇参照市里的考核模式,组建信息采集队伍,建立常态化巡查监管机制,充分发挥网格巡查与环境治理“最后一公里”的联网“连心”效能,将问题清单上报数字城管系统,由指挥中心调度、派遣,通过挂图作战、销号管理等方式推进综合整治,层层传导压力,确保各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宽阔的柏油路面、洁净的村庄环境,百姓脸上的笑容、眼里的光芒,充分展现了竹箦城乡治理亮眼的“成绩单”。
今年以来,竹箦镇城乡管理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尤其是城乡长效管理考评连续三个季度位列常州市25个二类街道第一名、溧阳10个镇(街道)前二名。
竹箦城管中队党支部书记黄庆国表示,集镇建设已全面提升完毕,下一步中队将对照上级管理标准,逐一进行排查、梳理,分类建立管理台账,完善管理方案,做到精治城市、精细管理,让集镇动脉更洁美、更通畅、更惠民,让老百姓感受到“生态、旅游、文化、富民”的生态城市情怀。
为百姓做更多的暖心事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竹箦镇各地各部门坚持学用结合,以学促干,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在为民服务、为民解需中办好群众实事,让群众暖心、舒心、省心。
竹箦镇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天然气使用推进工程;统筹推进“两清两拆”环境卫生整治、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着力打造美丽宜居新家园;强力推进河塘净化,自来水、燃气、雨污水改造等工程,逐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切切实实解决一大批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提升了村民的居住品质。
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竹箦镇用丰富的文体活动、便利亲民的公益服务打破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阻隔,呈现出邻里和睦、温馨共处的和谐景象。
除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竹箦镇还高度重视老年人工作,重阳节,竹箦镇党委、政府走访慰问了全镇90周岁以上老人,向他们送上了节日祝福和关切之情;竹箦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还来到竹箦敬老院,用优美的舞蹈、动听的歌声,为老人带来了欢乐。
展望未来,谋定于心,成事于行。下一步,竹箦镇将坚持“头拱地、向前冲”的奋斗姿态,以打造百亿级绿色铸造产业集群和水西红色文旅融合开发为双支点,坚定不移推进以绿色发展为鲜明底色的现代化建设,以建设成溧阳特色产业集聚的高地、生态创新的先锋、城乡融合的范例为目标,致力于把竹箦镇打造为生态、宜居、健康、文明的“最美小镇”,用初心和使命写好精彩的竹箦故事。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