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塘的老味道

□ 马丽雅

2021-11-12   阅读数:810   本文字数:1121  

 

下午三点多,阳光透过西边的小窗射进百家塘的一间老屋里,在瓷砖铺成的操作台上留下一道长长的光束。灶膛里,木柴在毕毕剥剥地燃烧着,热烈的火光照亮了老屋的一角,也让屋里的温度不停地上升。灶膛边上的那面墙已经被熏成了墨黑色,过去的几十年里,日复一日,这灶膛里闪出的火光将它一点点染黑。这是时间的积淀,也是岁月的见证。

灶台前,这间老屋的主人,徐师傅,正在忙碌着。他左手提起一口大锅盖,右手拿着一只大漏勺,在油锅里翻搅着。这口锅有普通锅子的好几倍大,锅里都是热滚滚的油,面上浮着密密的一层油豆腐,它们一个紧挨着一个,颜色金黄。徐师傅不紧不慢,一勺接着一勺地翻动着。

老屋里又闷又热,却丝毫不影响他手上的活计。他的短袖上衣后背已经被汗水浸润成了深色。

在他的身后有一口大水缸,缸上架着一块木板,板上堆着几十块白白的老豆腐。听徐师傅说,这些豆腐是他早起就做好的。遗憾的是,我们来得晚,没能亲眼看到一粒粒黄豆怎么变成一块块豆腐。

徐师傅放下漏勺,转身将一块老豆腐熟练地切成小块状,不一会儿,小块豆腐就堆成了小山。他又转身将油锅里的油豆腐全都捞了出来,盛在边上的一个竹制的浅口容器里晾凉,顺手又把刚切好的小块豆腐倒进了油锅。

一股最质朴的油香夹着豆腐香充斥着我们的鼻腔,再看看那刚出锅的油豆腐,一个个都饱满有形,泛着浅浅的光泽。我们迫不及待地拈起一块,呼呼吹了几下,就往嘴里送。徐师傅做的油豆腐口感确实不错,外皮酥香,油炸程度刚刚好,里面保持着豆腐的原汁原味。比起一般的油豆腐更有嚼劲。

徐师傅说:“就这样吃味道不好,烧烧吃才更有味。”

我看着被自己咬过一口的油豆腐,那无数个张开的气孔仿佛正准备吸收人间的各种味道。溧阳人一直有“千滚豆腐”的说法,我想,油豆腐也肯定越烧越入味,越烧越好吃。

我们当即提出要购买,徐师傅笑着拒绝了。原来今天的这些都是客人昨天就下好的订单,说好了晚上来拿。

徐师傅告诉我们,以前他都是凌晨一两点就起来磨豆浆,做豆腐,再炸成油豆腐,就为了赶在百家塘早市上卖。做豆腐,一定要最新鲜的原材料,最及时地制作,才能吃到最好的味道。现在百家塘正在重建,徐师傅不用早起赶早市了,他却反而不习惯了!

老屋里的光线本就不足,再加上他总是背着光,我们始终无法捕捉他的表情。又或许,是这位勤劳又质朴的百家塘人有意在回避着我们的镜头。因此,直到离开,我们都没有看清他的脸。

用他自己的话说“都是小老百姓,过过小日子”。哪怕他的手艺在这条老街上被叫响了几十年,哪怕邻市也常有人慕名而来!

我们走出老屋,明媚的日光依旧照耀着百家塘的每一寸土地。如今的百家塘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它的未来将在更美好的期待中展开,而始终不变的就是手艺人勤劳质朴的品质和那弥漫在日光里醇香依旧的老味道!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080191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