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老家,莫孝忠和方带伢伉俪相敬如宾,志同道合,今年均获得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说起他们的事迹,方圆几里的人都耳熟能详。
出生于1936年的莫孝忠在14岁时当上了儿童团团长,17岁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8岁当上了村团支部书记。1956年,莫孝忠响应党的号召,与邻村的同为村团支部书记、已是中共党员的未婚妻方带伢告别,入伍当兵去了。
由于积极上进,表现出色,更兼他有文艺细胞,拉二胡、唱戏都在行,在宣传工作中总有他的身影,当年,他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入党以后,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带好头。
后来,莫孝忠转业到辽宁本溪钢铁公司,爱人方带伢到公司幼儿园工作,而后大儿子出生,一家人基本上可以过比较安稳的日子了。谁知就在莫孝忠外出参加讲座和出差办事的二十多天里,单位里宣布需下放一批人员,其中战友红光仁名列其中。那时红光仁已在当地谈了个对象,如果红光仁下放回了农村老家,对象基本上就不可能成了。红光仁找到热心的莫孝忠倾诉,说到动情处还掉下了眼泪。莫孝忠得知事情原委后,乐于助人的本色立马显现出来了,他向红光仁承诺道:“我去找领导谈谈。实在不行,你留,我走。”从公司那里得到的答复是:“半个也不能留。”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莫孝忠认为他更要说到做到、勇于担当、敢于牺牲自我,当他向公司提出下放名单把红光仁改为他的时候,公司领导千方百计想说服莫孝忠留下,但他们也知道莫孝忠的为人,最后想出一个权宜之计:把人事档案和职位都留着,等着他回来。后来本溪公司想把几年的工资与补贴一并寄给莫孝忠,他很坚决地拒绝了,他说自己已在运输公司工作,有工资了,做人要正直。
回到溧阳以后,莫孝忠在运输公司当了一名驾驶员。所在车队经常要跑长途,他作为一名老驾驶员,心中始终想着要带好新驾驶员。强烈的使命感,促使他时时提醒自己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生命至高无上,每次出门前的那个晚上,他都要反复考虑行程问题。而在路上时,危险路段都是他自己开,到平坦、容易开的地段,他把方向盘交给年轻驾驶员,这样既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又确保了行车安全,保障了公司的利益,深得公司领导的信任,那些年轻驾驶员有的则亲热地叫他:“好爹爹。”
莫孝忠帮助过很多人,送腿受伤的儿童去医院,深夜驾车赴常州送难产妇女……莫孝忠把做好事当作自己的日常!
包产到户后,村上有名王姓妇女因为丈夫总是不着家,三个孩子尚在读书,一个人种几亩地,经常早出晚归。有一次天黑了在田间劳作时被蛇咬了,整条腿肿胀得非常厉害。莫孝忠得知这情况后,马上发动人带伤者去医院治疗。小王伤愈后回到家,莫孝忠夫妇俩对她说:“小王啊,你一个人挺不容易,生活来源就靠这些地。我们家村口的那块地以后给你种,你家那块离村子很远的地就不要去种了,省得跑来跑去这么辛苦。”这可是一块良田啊,给小王家一种就是几十年,莫孝忠没有要一分报酬。
莫孝忠夫妇正是凭着对党的忠心、对工作的责任心、对他人的好心,赢得了老百姓的真心。村民有什么难事,诸如邻里矛盾、夫妻不和、儿子不孝,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找莫孝忠、方带伢夫妇。在党50多年,他们无论在哪里都闪闪地发着光。如今,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到底做了多少好事帮了多少人。
也许,只有家中静静地躺在大红盒子里的这两枚闪闪发光的纪念章,才能告诉人们一个准确答案!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