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在自己手里的,才叫真正的大国重器。
东京奥运赛场上,苏炳添以“9.83”秒的成绩,一战封神,刷新亚洲纪录,用中国速度诠释了“奥运精神”。而天目湖畔的安靠智电,也以创新加速度,勇探工业制造之美,在16年间,创造了12项中国第一,7项世界第一,7项世界唯一。这个国之重器创造者用勇攀高峰的锐意告诉世界什么叫“中国底气”。
近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省政府关于表彰首届江苏省科技创新发展奖先进单位(集体)、优秀企业、先进个人的决定》,其中优秀企业常州共4家,江苏安靠智能输电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一。
得此殊荣,实属不易。而这个大国重器创造者在盛名之下,却初心依旧。
“优秀企业的称号意味着肩负更多的社会责任,安靠既要推进民族工业的研发力与供给力,还要为世界能源革命树立新标杆,贡献中国的大国能量。”安靠智电董事长陈晓晖是“特能吃苦,技高一筹,自我加压”企业精神的创始人,多年来安靠获得的各种荣誉,并没有让他放缓跋涉的脚步,16年来,他眼里始终只有4个字,那就是“技术创新”。
如今在“双碳”浪潮下,电力替代石化能源,新基建、新能源高速发展,城市电网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将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最重要、最核心的举措。
科技创新
科技革命浪潮下,持续创新显得尤为重要。谁能抢先攻克核心技术,谁就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新优势。显然,安靠做到了。
一举惊世。安靠率先建成特高压输电中心,又超前投资1亿元建立了超、特高压地下智能输电研究中心。依托超、特高压地下智能输电研究平台,安靠将科研力量集中在4个领域:超、特高压地下输电技术,输电线路智能监控技术,电气机械工程技术和高压新材料技术。
率先取得研发突破的是气体绝缘输电技术(GIL)。安靠乘胜追击,立即在江苏省溧阳高新区投资3.5亿元落地气体绝缘输电线路产业化项目。2016年2月16日,项目主体竣工,并通过1000kVGIL产品实验,拿到全球第一个特高压气体绝缘输电线路试验报告,这标志着中国特高压地下输电技术全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019年12月18日,由安靠实施的我国首条应用于电网地下输电的500kV气体绝缘输电线路在武进通过专家评审并成功投运。
2020年8月8日,由安靠承建的全球最长的中化集团鲁西化工220kV三相共箱气体绝缘输电线路建成并成功投运。该工程创造了3项世界和国内第一。
现在,走进安靠中关村厂区内,最先看到的就是墙上的这样一句话:“第一责任,就是让世界对你的创新充满信心。”诚然,安靠让世界对它信心倍增,订单和市场就是最好的证明。
“一直以来,搞科研、搞创新都是我们安靠的重中之重,得益于GIL项目,我们企业订单大幅增长,目前我们的生产线已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安靠智电生产技术部副经理唐伟伟满眼笑意。
人才支撑
2011年就开始在高压设备行业搞研发的任晓彪,是西安交大毕业的硕士生。去年8月,他加入了安靠GIL研发队伍,而现在,他已经是GIL研发部主任设计师了。“GIL在专业市场处于主导地位,而安靠在这块技术研发上无疑是大家认可最靠前的。无论地方政府还是公司都为我们提供了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保障,有这么好的基础条件,我也想在这个更广阔、更精彩的舞台上和安靠一起成长、提高。”任晓彪说。
在安靠,和任晓彪一样的研发创新人员还有很多,他们正在成为企业和区域长远发展的价值所在。
“安靠的研发人员占比已经达到20%,近几年,我们先后发布面向青年工程师、核心骨干的股份奖励计划,加强对人才的激励,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注入新动能。”安靠智电副总经理陈晓鸣告诉记者。因为深知人才引进需要更多智慧和诚意,所以安靠打出股权激励组合拳,3年投入7000万元,在技术创新上抢占了更长期的人才优势。
“我们安靠将用首创的先锋输变电系统全新思想和概念,引领电网发展,支撑能源洲际互联,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让全世界看到中国‘智’造和‘中国底气’。”陈晓鸣笑着告诉记者,眼里满是属于安靠人特有的自豪。
国之重器,未来可期。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