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溧阳的确是个好地方,我的标准是有山有水有历史文化积淀。
溧阳西北面有秀丽的瓦屋山,自然想到李白的诗歌《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其实瓦屋山在李白眼中并没有展现出全部的风采。溧阳西南有绵延横亘的伍员山,伍子胥过昭关和偶遇史贞女的故事就一直脍炙人口。在溧阳的南面则有重峦叠嶂的南山诸峰,如青峰山、仙山头、吴越弟一峰等等。再说溧阳的水,最为大家熟知的是天目湖、长荡湖和大溪水库,还有数十个大大小小的水库云湖。在这绮丽的山水之间有着许多神奇传说、历史轶事和民俗民风。今天我要介绍的是一位元代诗人——元淮。
元淮,生卒年均不详,名仲泉、讳淮,字国泉,号水镜。江西临川(今抚州崇仁)人,元代诗人,文武兼备。据《浯瀯元氏族谱》记载“元初,以军功授武德将军”。据史料记载,在元代“至元”(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初年,元淮曾率军平定闽中地方武装,以军功显于闽。至元二十四年(1287),官至溧阳路总管。
溧阳的行政设置历史悠久。早在秦朝时,就设置了溧阳县。然而到了元代,统治者谙于中原治国之策,行政区域设置变化较大:元至十四年(1277)升格为溧州,十五年又改为溧阳府(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十六年再升为溧阳路(相当于今天的地区),二十八年(1291)革路存县,元贞二年(1296)仍改州,属集庆路(今南京)。至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溧阳又改州为县沿革至今。
元淮在溧阳任职期间,善工诗文,著有《金渊(囦)集》,因与另一位元代诗人仇远(曾任职溧阳教授)之诗集同名,后人改集为《金渊(囦)吟》或《水镜集》,收入《四库总目》而传于世, 《元诗选》初集乙集选其诗28首。下面择其中几首与溧阳相关的诗,以供欣赏:
其一《天水鉴对月》,“昨夜新霜酿晓晴,晚霞入海耀南闽。可怜天际乡关月,也到金渊照旅人。”诗人在溧阳任职时,每每入夜要想福建家人。抒发人在旅途,入夜思乡之情。
其二《石砚行》,“溧阳渺渺红尘杳,讼牒簿书何日了?日斜犹自未休衙,欲寝楼头已催晓。政出多门空扰扰,休誇金印大如斗。君不见古人惜砚如惜圭,端溪妍丑纷不齐。此来囊中无一锥,但携石砚作亲随。官罢奚奴背归去,浓磨香墨赋樵溪。”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繁琐,向往田园生活。
其三《寒食》,“城西烂熳拆桐花,珠翠郊原散绮霞。试问溧阳新燕子,今年寒食又无家。”描写了清明时节,新燕归来,春意盎然的景象。
其四《访屏风山》,“独出南关访翠微,钟楼佛阁霭霏霏。草根缚笔题墙了,更与山僧伴话归。”表达诗人钟情山水,享受自由生活的愿望。屏风山,即今日屏峰山,古时距溧阳城南十里。
元淮在溧阳任职五年左右,为政勤勉清廉,体恤民情。尝有诗云:“截发搓绳联断铠,撦旗作带系金创。卧薪尝胆经营了,更理毛锥治溧阳。”又云:“此来为远客,归去作闲人。”及至元淮离任溧阳时:“问归行李轻如羽,沿路吟诗有一船。渭川湘水多烟雨,我欲垂钓过一生。”其廉退之风可想也。元淮后退隐回到福建邵武县定居,终殁於邵武府署内。
元淮的诗留存了近800年,也见证了溧阳的历史变迁。如今,溧阳正以最美长三角后花园的角色姿态,迎接海内外宾朋的到来。行走充满现代气息的“溧阳1号公路”上,溧阳的绿水青山显得格外美丽。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