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抗日救亡运动

2021-04-06   阅读数:3822   本文字数:951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上海。国民党政府军在全国人民支持下,于淞沪前线奋起抵抗,由于国民党政府推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的作战方针,在付出极其重大的代价后撤离上海。不久,苏南沦于敌手,溧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配合新四军开展了敌后游击战争。

此时,溧阳成立了两个抗日团体。一个是“溧阳青年战地服务队”,主要成员有沈兰芝、黄金鉴、方克强、方策、张之宜、彭坤元、周雨浇、沈啸森、菡子等人;一个是“溧阳青年抗日宣传队”,主要成员有蒋鸿麟、陶阜匋等人。这两个抗日团体,活跃在城乡。采取教唱歌曲、文艺演出、街头演讲等形式,宣传抗日形势,宣传中共团结抗日的主张,旨在唤起民众,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随着苏南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兴起,上海、无锡的抗日团体也分批来到溧阳。上海来的抗日救亡团体有“蚂蚁社”和“青年文化服务团”。无锡来的抗日救亡团体是“无锡青年界抗敌后援会”,有七八十人,这个团体到溧阳后改称为“无锡抗日青年流亡服务团”。溧阳的抗日团体热情地接待了来自上海、无锡的抗日团体,并汇集在周城共商大计:立足周城、河心,向溧阳南部、西南部山区发展,组织抗日武装,进行游击战争,如果立足有困难,就向芜湖方向撤退。为此,曾派人去河心、社渚联系,由于当地群众存有顾虑,未能组织队伍前往。而此时的日本侵略军,一路已过苏州,向无锡进犯;一路从上海、嘉兴向湖州、芜湖入侵。溧阳地区完全处于日军南北两线包围之中。基于当时的形势,溧阳、无锡的抗日团体决定改变计划,撤往后方,到江西去找共产党。

11月29日,溧阳与无锡的抗日团体一起组成队伍,由周城出发,经东坝、宣城、芜湖,到了安庆,然后,溧阳抗日团体分成两路:一路是张之宜等人,去九江,转道到南昌;一路是黄金鉴、方克强、方策、周雨浇、沈啸森、菡子等人,经至德、东流,漂过鄱阳湖到南昌,为时1个月,全程1400余里,终于找到了新四军南昌办事处。陈毅听取了张之宜等人关于江南情况的详细汇报后说:“陕北有陕北公学,江西有赣东公学嘛,我们马上要去你们的家乡江南的。”一周后,溧阳的张之宜、陆平东、朱行厚等人,去赣东公学学习,不久,回到南昌,新四军军部把张之宜等人分配到第一支队工作。后期到达南昌的黄金鉴、方克强、沈啸森、陶阜匋等人,参加江西青年服务团,其中大多数同志后来又陆续回到苏南,成为抗日的骨干。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080191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