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庆丰,春天里,田里的樱花次第开来;鹭堂茶室旁一株日本茶花层层叠开,丹砂点雕蕊,美得让人惊叹;油菜花是七色的,空中看下去,大地就是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笔下的一幅画。
从夏日的荷花满池,到秋日的稻浪无垠,再到冬日的柿子飘香,在我梦里的所有美好,一日一日变成了如今的朝暮。在这儿,我想借着这个机会,和大家说一说关于庆丰的故事。
一首诗的故事——
当诗意遇上稻田就是梦想的开始
我第一次来到庆丰村调研,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是一个经济薄弱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始终不过3万元。但是,与经济薄弱村完全挂不上钩的,是一眼足以让人惊艳到走不动路的万亩稻海。那是我第一次,在溧阳,在常州,乃至于江苏范围内,看到的最蔚为壮观的稻田景观。我很认真记下了这个地方。
在庆丰,有这样一块纯净的地方,叫“苏南第一方”,圩区面积达6800亩。2018年,秋收秋种现场曾被央视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丰产方内的南粳46号优质水稻亩均产量达670公斤,获评全国稻米金奖第一名。
回程的路上,我的脑海里满满的是辛弃疾的那一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首写在宋代的诗,成了我们将稻米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的最初动力,我们决定拿出最大的诚恳与敬意来对待这片土地。
一群人的故事——
一腔热血和勇往直前的代言词
我一直以来都觉得,庆丰的建设过程是一群对味的人,遇到一片对味的土地,干起了一件对味的事。
这儿,我们有幸遇到了对乡村怀揣着一颗赤诚之心的设计师。
我们邀请的设计师是一位主要负责酒店设计的专业人才,邀请他到庆丰来的时候,我的心里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信心能将他留下来。直到他第一次来到庆丰,看到万亩丰产方的时候,那一声声油然而生的“太壮观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稻田”。那时候,我才确定,庆丰的设计有戏了,庆丰的未来有戏了。果不其然,设计师8月初识庆丰,月底就完整地拿出了设计施工方案。其实,这样的速度、这样的效率,在庆丰不是特例。
这儿,我们有幸遇到了愿意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的企业家。
在项目推动上,我们一直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采取定制稻米、认领土地、冠名捐建等多种方式,吸引企业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上上电缆、江苏瑞昕等多家企业踊跃参与。在庆丰这块土地,我们形成了工业反哺农业、二产带动一产、三产融合发展的生动局面。
这儿,我们有幸遇到了一批朝气蓬勃充满干劲的青年干部。
我们镇上的青年干部们,有学习绿化的,有学习土木工程的,有负责招商的。在这个项目里,这群人,闻鸡起舞、不分昼夜、风雨无阻,把破农房改造成美术馆,开起了馒头店,做成了咖啡馆。美岕·风吹稻花民宿已经开放,一舟影院、生态餐厅、柿子美苑正式对外开放。
一些创意的践行——
既要独辟蹊径又要借力发力
在建设过程中,我一直思考的是,既没有山水资源,也没有工业支撑,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庆丰何以实现华丽转身?
我们围绕“活”字,着力激活前行之力。
和很多村庄一样,随着年轻人大量向城镇迁徙,庆丰日趋衰落,耕地抛荒、农房闲置,老龄化、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村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为破解村庄发展动力问题,我们在“活”字上下足了功夫,主要体现在了“三个盘活”。
第一个是盘活闲置房屋。通过入股、置换、租赁等方式,对村内闲置的房屋和宅基地进行改造利用、对外招商,老房屋有了新价值,彻底活了起来。目前,庆丰村共盘活蒋家、陆家、杨家三个自然村10多户农民的闲置房屋5000多平方米,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经营性收入60余万元。
第二个是盘活土地资源。对土地进行集中流转和发包,创新采用“线上+线下”的模式发展“认养农业”,既唤醒了沉睡的土地资源,巩固壮大了“苏南第一方”粮仓地位,又实现了老百姓和村集体增收。近年来,庆丰村先后流转土地2000多亩,稻田认养面积达到132亩,村集体经济增收31万多元。
第三个是盘活留守劳力。全村100余名闲置劳动力,以留守老人和妇女居多,就业增收的难度较大。在发展农旅项目过程中,我们为这些村民安排了力所能及的工作,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今年62岁的许洪娣,家里有十几亩田,流转给了村里,一年租金8000多元。同时,她还在村里的蔬菜基地打工,每天工资100元。上次遇到我,她乐呵呵地说:“跟以前只种地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我们立足“农”字,着力夯实振兴之基。
第一个是做强水稻产业。我们以岁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培育打造“妈妈味稻”等品牌的庆丰大米,通过与五粮液等著名企业合作以及系列特色农产品的开发,持续放大庆丰大米的金牌优势。丰收节期间,庆丰大米被各地游客抢购近40吨,每亩水稻收入比往年增加1000多元。同时,注重延伸稻米产业,大力发展稻麦加工产业和特色餐饮,开发出面条、馒头、米糕、米酒等深受游客喜爱的旅游产品。
第二个是做足稻米文化。突出谷物丰收文化,把宋代辛弃疾名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全面融入村庄农旅项目。稻花香、蛙声、旧时茅店、溪桥等优美意象都能在庆丰找到对应的具体物象。相应的配套设施、特色美食,也多与稻米有关。村里建起了大米博物馆,村民服务中心和游客中心叫“稻家”,咖啡里加了炒米。游玩活动、艺术创作也围绕稻米展开。此外,还有米酒工坊、稻田书斋、风吹稻花民宿等,处处体现着稻作文化。
第三个是推动多元发展。庆丰紧跟市场需求动向,发展花卉苗木产业,注重培育推广创新品种,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棕榈园林达成长期合作意向,建造萱草、菖蒲、福建山樱、椿寒樱、柿树等热门花卉苗圃,并着力推动萱草成为溧阳城市特色花卉,打造“花漾南渡”品牌。除此之外,庆丰还与正昌集团开展合作,签订兜底协议,村里所有的油菜籽,正昌集团都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将为村集体经济增收70万元左右。盛花期是景观,收获期是财富,千亩油菜花的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我们突出“聚”字,着力凝聚发展之能。
第一步是强化党建引领。庆丰村党支部书记洪骥是退伍军人,返乡创业致富后回村任书记。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找项目、抓改革、求突破,踏踏实实为村庄谋发展、为村民办实事、。在任何地方,迁散坟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庆丰只用了15天,就圆满完成了迁散坟897座的任务,群众全力支持、无一怨言,党支部的作用可见一斑。
第二步是发挥市场作用。庆丰认为,专业的事一定要专业的人来干。在项目策划上,引进专业团队,成立金色庆丰文旅集团,负责村里农旅项目的开发和运维,“春花秋柿”“春天里的灯会”“田上风筝文化艺术节”等爆款活动层出不穷,游客纷至沓来。
第三步是激发主体动力。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村民是受益的主体,也应当是建设的主体。我们注重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在项目设计、开发建设、岗位设置等方面,都注重照顾村民的利益和需求,鼓励村民因地制宜自己开发项目,或者通过“企业+农户”模式与企业合作,让村民深入参与项目开发和运营维护,充分激发村民共建家乡的热情和创造力。
一个村庄蝶变的故事——
你若盛开芬芳自来
从2019年庆丰村奋力投身乡村振兴大潮,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动农旅融合开始,短短一年多,我们的村庄面貌和村级集体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的水稻产业红了。
庆丰的老百姓世世代代靠种植水稻为生。原本利润微薄的水稻产业在插上技术和市场的翅膀后,变成了“致富稻”。2019年,南粳46号水稻被评为全国稻米品质大赛金奖第一名,每斤售价超10元。同时,我们还大力推广“认养农业”。2019年,庆丰村仅通过稻米认养和出售,就实现直接盈利50多万元。
我们的村庄环境美了。
丰产方沿线的蒋家、陆家、杨家3个自然村环境面貌“脱胎换骨”。乱批乱挂不见了,900多平方米的违章搭建一扫而空。曾经脏乱的河塘变清了,杂乱的庭院变整齐了,家家户户门口种上了花卉,庭院环境在村民自管下优美而宜人。来到庆丰的游客都忍不住赞叹,这里既有儿时村庄的模样,又充满现代农村的气息。
我们的乡村旅游火了。
从成功举办中国溧阳第一届“四美”丰收节,到南渡镇“春花秋柿”植树节,再到“春天里的灯会”“田里风筝节”……活动一期接着一期,庆丰的人气始终居高不下。2019年“四美”丰收节期间,庆丰日均接待游客近3万人。目前,庆丰游客接待量已超过了100万人次。五一假期,庆丰的游客量更是跃升至溧阳第四,仅列天目湖、南山竹海、七彩曹山等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之后。
我们的百姓生活富了。
有人气势必带来财气,从原来的人口外流、村庄空心化,到现在的青年回归、游人纷至沓来,既让村庄恢复了生气,更让老百姓的口袋鼓了起来。面面俱稻面馆、庆丰馒头店、炒米高咖啡、瓜瓜奶茶店、米酒工坊、团子小姐、巴老爷爪子等等美食店,吸引了大量的粉丝,庆丰馒头店负责人向我“叫苦”:每天做3000只馒头,刚出笼就一抢而空;浅吟小酒馆、鹭堂茶室、风吹稻花民宿等新业态,更是火爆异常。2019年,庆丰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58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13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从2016年的1.58万元跃升至2.2万元,“村强民富”已成为庆丰的现实模样。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