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云凯:从门外汉到省优秀人民调解员

2020-12-14   阅读数:1267   本文字数:1229  

 

(蒋凡) “这是老芮,他是为我们百姓说话的好调解员,大家完全可以相信他!”接受过芮云凯调解的李大爷在一次矛盾调解中,把“老芮”的名号喊了出来。从此,越来越多的埭头镇居民知道:“有矛盾纠纷,找老芮!”

“老芮”其实一点也不老。芮云凯现在是埭头镇政法和社会事业局的局长、镇调解委员会主任,36岁的他自2006年毕业后一直在调解一线工作。多年来,他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用一片真心对待每一位被调解人,从司法门外汉成为江苏省优秀人民调解员,带领埭头镇人民调解工作有序开展。

芮云凯是跨专业进入司法系统的,他说自己刚开始像个什么都不懂的“愣头青”,甚至常常要通过逐条搜索法律条文才能完成工作。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芮云凯利用一切空余时间熟读、记录法律条文,“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是工作常态。他还常带上笔记本,跟着老前辈去调解现场学习,遇上不懂的就问,并仔细记录下来。翻开他的笔记本,满满的都是各类调解案例解析。

此外,芮云凯还自考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他告诉记者,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引导被调解人的情绪,能推动调解工作的开展,大大提升调解的成功率。过硬的专业素养,让芮云凯逐渐获得了群众的信任。

2015年,芮云凯被调到埭头镇担任司法所长。他发现镇里的矛盾纠纷调解机制还不完善,于是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入户走访,深入各村了解群众需求。同时,他还与镇里的相关职能部门联动,创新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机制,制定了领导参与、部门联动、镇村并进的联席机制。

今年10月,芮云凯接到了余家坝村人民调委会负责人打来的纠纷上报电话:一建筑工程队在堆放土方时,将附近村民的一座小杂物间压毁,双方在赔偿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房主以此为由阻止工程队施工。芮云凯听完后,立即赶到实地查看,并提出了自己的调解意见。在他的帮助下,余家坝村调解委员会于当天晚上就将此矛盾调解完毕,有效避免了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芮云凯介绍,联席机制实施后,各村主动上报矛盾的情况已成为常态。矛盾上报后,镇各部门联动,指导并参与调解重大矛盾,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疑难纠纷化解在镇区,切实提升了基层调解委员会的调解能力。

热心接待、细心调查、耐心解释、真心解决,这是芮云凯的“四心”工作法。接到纠纷调解案件后,芮云凯总是耐心倾听,深入纠纷现场,多取证多挖掘,力争解决好每一个问题。他还会做好纷调解的回访工作,确保不发生倒流、反悔和重复信访的情况。因劳动争议奔走了近一年的刘先生,在芮云凯的帮助下,终于在今年9月拿到了自己的工资,在电话回访中,他连连道谢:“老芮你的付出我都看见了,谢谢你给我讲了公道话,多亏了你啊。”

芮云凯很喜欢与村民们聊天,他还常在与村民闲聊的过程“偷师”农耕常识,村民们都把他当知心人。84岁的孤寡老人李爷爷常常打电话给芮云凯,不是寻求调解,只是单纯的唠家常,每次芮云凯都耐心对待。

今年以来,芮云凯已接待群众220余批530余人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0余件。虽然很辛苦,但是芮云凯总说:“这些都是我该做的,能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群众‘代言’,是我最荣幸的事情。”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080191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