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能拾到城里亲戚给的旧衣服是一种幸福。在那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艰苦岁月里,衣服只要能遮体穿暖便心满意足了。
四十多年前,我家隔壁住的是同族小太公。他儿子一家住在镇上,在中学里做教师,妻子是上海姑娘,是別人眼里很羡慕的小康家庭。他养了俩女一儿,年龄和我姊妹仨相仿。有时也跟随大人去他家窜门,他们姊妹仨在我幼小的心目中,就是白雪公主和白马王子,而拖着鼻涕穿着补丁衣服的自己就是丑小鸭。
后来,小太公小太婆先后驾鹤仙逝,剩小囡囡一个人,孤苦伶仃住了数年便出嫁了,人去屋空后这屋便积尘织蜘蛛网了。因这一间半屋夹在一排房中间,四周无出路,便一时无法脱手。小太公的儿子(我的房门爷爷)便托人让我家父买下此房,于是便有了我的第一次拾旧。
记得那是个冬天的傍晚,在昏暗的火油灯下,母亲在床上打开个百宝箱似的布包,从里面倒出一堆花花绿绿的旧衣旧裤。虽说旧,至少没补丁,比我身上的衣服还光洁。我姊妹仨顿时兴奋起来,围着争先恐后挑选着自己心仪的衣服。
我挑了件棉背褡,往身上一套又暖又合身,整个人都变得精神了。小时候爱炫耀,经常露身套着这棉背褡,总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望着其他孩子羡慕的眼神,甭提心里多自豪了。我穿着这件衣服走过亲戚出过门,领过奖状发过言。
当时懵懂,只知高高兴兴拾了旧衣服,而不知衣服因何而来?只心生疑问:“爷爷家也有仨孩子,怎么舍得让我们姊妹拾这么好的旧?”
后来我长大些才从父母口中偶而得知,这房门爷爷因为有求我家买房子,才忍痛割爱,从上海拾来的旧衣服里挑了几件送给了我家。
那房门爷爷可是铁笔铁嘴铁算盘,后来写了买房协议付清了钱,要拿房子钥匙时,他突然又托中间人提出一个闻所未闻的风俗,叫:“卖船不卖跳,卖房不卖门。”
父亲想,家里人做事别让外人看笑话。他便没与这叔叔再争,打掉牙齿往肚里咽,苦笑一声又额外加了几元钱,留下了两扇破门,也算闷声大发财了。
这我原以为高高兴兴的拾旧,原来却是买旧。不过这旧却给我童年带来了一段快乐时光!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