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市委主要领导对我说,明年,是我们溧阳撤县设市三十周年,你能否写些纪念文章,说说溧阳三十年来的变化情况?我欣然答应后,在今年上半年接连写了五篇纪念文章,从打电话、公交车、公路建设、溧阳城和三胜村等不同角度,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溧阳三十年来的巨大变化。《三胜村》是其中的一篇,文章见报后,社会反响是比较好的。我为什么会写三胜村呢?
首先,我熟悉三胜村。作者写作品一定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纪实性作品更应如此。当然,不熟悉的也可以写,但一定要通过深入采访和了解,变不熟悉为熟悉,这样才可以下笔。关于三胜村,四十多年前我就知道了,后来又去过多次,我熟悉、了解这个村上的人和事。我第一次知道三胜村是在1976年9月。那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后,县委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于9月18日在原省溧中操场举行追悼大会。筹备追悼大会时,我分派到的任务是为下田大队书记钱洪生整理表态发言稿。为什么会确定钱洪生代表农业战线发言呢?秘书组长丁志坚同志告诉我,1954年秋天,芮耀希、崔其俊等同志撰写的三胜合作社的文章发表在《新华日报》后,被毛主席选编进《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当年的三胜合作社就在下田大队,所以县委确定由钱洪生书记代表农业战线来作表态发言。我第一次到三胜村去是1988年1月。那年年初,县委农工部和沙河乡政府联合调研、撰写的《一个渴望扶持的穷山村》调查报告,发表在《溧阳情况》上被县委书记吴春生看到后,他和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潘永和率领机关部委办局负责人,乘坐机帆船进入沙河水库上游,然后上岸上山,翻山越岭地到沙河乡(即今天目湖镇)张仙岕、三胜村等南部山区深入调研,山区农民住草房、点油灯的贫困情况,使每个干部都受到了很大的震动。春生书记动情地说,解放近四十年了,改革开放也有十年了,但山区农民还在过着解放初期的生活,这对我们这些国家干部来说,心中是十分不安的,我们必须拿出具体措施,切实帮助山区农民尽快脱贫致富,过上好的生活……就是在这次农村调研之后,溧阳县委、县政府组织发动全市干群,开始了连续多年的丘陵山区开发,使境内的山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胜村就是在全市丘陵山区热潮中开始嬗变、脱颖而出的。
其次,我认为三胜村是溧阳农村巨变的一个缩影。溧阳在苏浙皖三省交界的地方,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以前在苏南是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地方。山区农村更是落后、贫困,农民住的基本上都是土坯墙、茅草房。三胜村也是如此。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溧阳县委、县政府为了改变丘陵山区的落后面貌,在全县范围内搞起了丘陵山区开发,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涌现出了周城洑家村、平桥杨村、茶亭烈山村等一批先进典型。相比较而言,三胜村这个典型比上述几个村子要滞后一点,但开发效果却比前几个村子好。三胜村委引进企业家沈祖富来村进行农业开发后,仅仅十多年时间,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该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原先弯弯的山路变成了柏油马路,原先的荒山野岭变成了茶园、果园,原先的茅草房变成了楼房、别墅,原先“三不通”(不通路、不通电、不通广播)的贫困村变成了美丽山村。三胜村由穷变富的过程,其实就是溧阳农村变化的一个缩影。经过连续多年的持续开发,如今在我们溧阳,全市所有的农村通过村庄整治、环境美化,村容村貌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市175个行政村,村村有柏油马路(还有部分是水泥路面)通向乡镇集镇,并有镇村公交车往来于镇村之间,极大地方便了老百姓的出行。我写了溧阳县城的变化之后,要写农村的变化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三胜村,因为它是溧阳山乡巨变的一个典型代表。
第三,三胜村一直是个先进典型。三胜村的村民百分之八十是清末、民国年间从河南那边逃荒讨饭过来的,在旧社会过的是饥寒交迫、苦不堪言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农民分得了土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他们从心底里感谢毛主席和共产党,也最听党和政府的话,党叫干啥就干啥。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毛主席号召“组织起来,发展生产”,他们率先成立合作社,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按劳分配制,在全县乃至全国都有很大的影响,三胜合作社是全国的典型。1958年在大跃进的年代里,溧阳县委大搞水利建设,修筑沙河水库时,地处库区的三胜村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舍小家,为大家,按时搬出库区,在附近山岗上起土块、盖草房,三胜村是溧阳修筑沙河、大溪两大水库时库区移民的典型。在“农业学大寨”的年代里,上级号召大种双季稻时,他们搞了五级翻水,在水田里种百分之百的双季稻,每天总是鸡叫做到鬼叫。忙忙碌碌地忙了一年,结果还是缺吃少穿,但他们毫无怨言。公社和县里又将三胜村树为典型,县委通讯报道组还曾写了篇题为《牵着水龙上山岗》的长篇通讯宣传过。这次我为了写《三胜村》,在与村委新老干部和部分村民交谈中深切地感受到,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感情之深、思想觉悟之高,真令我十分感动。比如现任村党总支书记陈国军同志,前些年一直在上海当老板,而且效益还不错。天目湖镇党委动员他回来时,他二话不说,挑起了重担。他对我说:“我家祖上也是从河南那边逃荒要饭过来的,我爷爷、父亲经常教育我,翻身不能忘记共产党的恩情,所以我要听从组织安排,积极为村民服务!”近来欣闻三胜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我真为他们高兴,相信三胜村将会一年更比一年好!
基于以上三点,我写了这篇《三胜村》。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