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路见证一座城的变迁

2020-12-04   阅读数:1600   本文字数:1715  

(贡雨家) 时间改变了城市,城市改变了生活。路,是城市的动脉,一条路,往往浓缩着一座城市的发展历程。

西大街对溧阳市民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它曾经是溧阳商业中心的主街道,在30年的城市发展历程中,它不断向南延伸,接上燕山路、燕山中路,直至燕山南路,这条溧阳城区的大动脉见证了溧阳城市变迁的伟大历程,承载了无数溧阳人的记忆。

市住建局建筑业管理科科长蔡煜曾参与溧阳城市总体规划,身为老建筑人的他一直关注着溧阳城市的变化。他说,西大街自建成以来就是溧阳城市的主干道。

有一张1993年长城商厦开业的旧照片,记录了商厦开业当天的盛况。蔡煜介绍:“溧阳老城以百货公司为中心,按照‘东进、南拓、中优、西延、北上’的原则,发展城市布局。西大街是商业街,见证了上世纪90年代溧阳城的繁华热闹。‘长城商厦’曾是溧阳的标志性建筑,是当时溧阳百姓休闲购物的好去处。”除了长城商厦,五星电器、溧阳大酒店也是那个年代溧阳城最具代表性的建筑。

1994年,溧阳宾馆开业,是溧阳市区首家集餐饮、客房、娱乐、会务等功能于一体的酒店,它承担了我市一些重大会议和重要客人的接待工作,也正是溧阳宾馆的出现,将西大街的繁华逐渐向南迁移。

“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六一’儿童节,可以去少年宫参观。”“当年能在长城商厦买一件新衣服穿,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提起90年代的西大街,溧阳人有着属于自己的记忆。

由于城市人口不断扩大,溧阳老城区已难以满足市民的生活需求。1996年,市政府大楼搬迁至现在的区域,溧城南片区的开发正式启动,西大街也获得了新的“成长”。因朝着燕山方向延伸,故取名“燕山路”。

为了能尽快激发新城活力,吸引百姓向新城聚集,1997年,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了溧城南片区的建设,首先将全市重点部委办局移至燕山路沿线,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新建、改造了南环路、燕园路等市区其它主干道和燕山南村、台港新村等居民小区,新城的面貌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时,引进知名商业品牌丰富新城功能,八佰伴(溧阳华地百货)、大统华先后入驻溧阳;2003年,位于燕山中路和104国道交界处的溧阳汽车总站建成运营,溧城的商业中心和人流中心成功南移。

现在,燕山路和燕山中路沿街的八佰伴、大润发等大型购物商场在道路首尾呼应,其间,密集分布着各商业门店,以及溧阳海关、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供电公司等部门和单位。

不仅如此,随着燕山路和燕山中路将城市重心向南带动,南大街、昆仑南路、清溪路等道路沿线也都得到了蓬勃发展,上河城商业街、阳光城市、嘉丰新城等一个又一个新颖的商业街和居民生活区在溧城南片区落地生根。截至2010年,我市已经基本完成了主城区建设。

城市的发展永无止境,溧城已有的框架已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我市决定越过104国道,打造一座新城。高铁溧阳站、燕山公园的建设正式拉开了燕山新区开发的帷幕。

燕山南路是燕山中路的延伸,燕山公园就坐落在燕山南路的起始位置。2008年,燕山公园开始建设,并于2010年建成开园。燕山公园总规划面积2593.63公顷,是当时省内最大的县级市城市公园,彰显了“自然、生态、人文、艺术、活力”的建设理念,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锻炼的最佳去处。

2013年7月,宁杭铁路客运专线正式通车,位于燕山新区的高铁溧阳站建成投运,标志着溧阳进入“高铁时代”,为处于转型发展期的溧阳带来旅游、人才、技术、物流、信息等各类经济发展要素的集聚,也为燕山新区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据了解,自从2013年高铁溧阳站建成投运后,极大地催生了新区配套设施的完善。

2018年6月,万达广场开业,带来了众多国际知名品牌,拉动了溧阳市民向新区聚集,华府晶园、碧桂园燕山公馆等多个大规模小区的建成,又进一步吸引市民向新区聚拢。

近年来,燕山新区日新月异,燕湖小学、光华高中、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燕湖公园等新区标志性建筑先后建成并陆续投入使用,一张张蓝图变成现实,为燕山新区注入了强大发展活力和后劲。

“燕山路”不仅见证了溧阳城市的变迁,还承载着城市向南发展的使命,一水中分宋团城,使得西大街不断延伸向南,上世纪90年代止于唐家村,本世纪00年代拓至市政府,10年代延伸至汽车总站,20年代划过燕山,铸就燕山新区。今天,“燕山路”像飞驰的骏马,已经跨越高速,穿越高铁,掠过南航,直奔天目湖,一座生命康原未来城悄然兴起,正为溧阳下一个30年描绘浓墨重彩的画卷。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080191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