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县,是我坐船或乘车去外婆家的必经之地,故“旧县”的名字儿时就已根植于心。从父辈的口耳相传中,我知道旧县曾是溧阳的古县城,可惜未能在此做过停留。
近年,在文字里对旧县有了些许了解。旧县有溧阳境内现存14处寺庙中最早的古刹,曾名列江南三大佛院之一的胜因寺,建筑雄伟,气势恢弘,可以想见当年的鼎盛和风光,一定是终日香火袅袅,禅音浓浓。在胜因寺西侧,尚保留着一口南唐时的乐官井,其中藏着一个颇为传奇的故事,引人思考。一座“溧阳酒楼”留下一段佳话,“诗仙”李白与“草圣”张旭在此成就“诗篇墨宝”二绝,留下的那首《猛虎行》成为历代文人来此寻踪觅迹的又一原因,一句“溧阳酒楼三月春,杨花茫茫愁杀人”更是让今人熟稔于心。
最近,来到旧县,走在旧县的街边,可见整条大道旁都是关于这座曾经的县城的介绍,读一读关于旧县的过往,想象着旧县过往的繁华,真羡慕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旧县人。
向村中心走去,顿时如同走进了花草的世界,每家每户都被鲜花绿树簇拥。在这里,忘忧花已开放,比我家门口的足足早开了一个时节,莫非是为欢迎我们的到来而开?静心听,有淙淙的流水声。正当我们循着水声找源头时,村党委年轻的吴书记指着砌进半墙的陶罐告诉我们:“这陶罐是真古董,因为有缺损收藏价值不大,所以砌进了墙。”溪水从代表此地风物的陶罐中潺潺流出,特别有意境。“此处种忘忧花(萱草),跟孟郊的《游子吟》有关。”又听到文友对“萱”字的注解,我终于知道此处的忘忧草开得那么早,既有旧县这“水美乡村”的好水的滋润,又有如涓涓细流的爱的浇灌。真正是一方土地养一方人,一方土地育一片情。
走在那条开满黄色花的宽阔的花径上时,诚然“花径不曾缘客扫”,但几位文友在离我不远处娉婷于雨中花伞下的情景,使我有短暂的迷离:这是多么美好的场景啊。据说这遍地黄花名就叫“大天人菊”,真是巧合。我突发奇想,这条道可否就叫“天人合一”?这与其他的景点名称,融诗意与人文于一体的“梨享主义”“蔬心果园”“荷塘悦色”“开门见水”还是蛮般配的呢。
突然,我们看到一个河湾处起名为“一鸣惊人”,不由心生好奇。吴书记捕捉到我们的疑惑,解释道,这块地方三面环水,水中的那座小岛上常常有很多白鹭。我说道:“一鸣惊人就是指白鹭的叫声吧。环境好了,把鸟儿们都吸引来了。”吴书记笑着说:“有这个意思。另外一个是我刚来这里工作,我们这个班子要争取做出点成绩,为旧县村的百姓做点实事。”我连连点头,不仅因为心中的疑团得以解开,更是被眼前这位年轻的干部所具有的胆识和决心折服。
正当我陷入遐想时,那边草地上嵌着的一朵朵“白花”竟在移动,还发出了阵阵叫声。原来是一群大白鹅,只只膘肥体壮。它们时而低头吃草,时而引吭高歌,时而信步草场,好不自在!这些大白鹅和传统的特色豆腐,以及新研发的羊角蜜、水果玉米等构成了旧县馔食文化的重要元素。
一心向往世外桃源,远离俗世尘嚣的陶公当年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构思出的“桃花源”,与如今的旧县比,恐怕不会在其上。如果陶公有灵,一定会怨恨自己生不逢时吧?
美味,美景,美音,这是很多人孜孜以求的诗意美好的生活。而这份美好,在旧县总能不期而遇,且触手可及。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