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溧阳泓口乡招收了50名优秀青年,集中培训半年后统一分配到建筑公司、起重队、锅炉安装公司实习。那一年,20岁的杨志龙被分配到了建筑站。此后,他一步一个脚印,22岁当工程队长,25岁负责管理南京钟山化工厂、南京电瓷厂、南京南汽铸造厂三个项目,每年的绩效考核在公司名列前茅。
初生牛犊,凸显独到眼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溧阳建筑业发展还不稳定,工程业务断断续续,“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现象十分普遍。杨志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带着“危机感”找到负责人,提出工程队自主“找米下锅”。负责人半劝慰半阻拦地告诫:“承接工程是公司的事,你能抓好施工就不错了。”虽然被泼了一头冷水,但他“找米下锅”的决心却更强烈了。
杨志龙认为,项目不会送上门,但可以上门找。当时,他的工程队在南京电瓷厂施工,旁边就是南京钟山化工厂。他把工作安排妥当,就经常往化工厂跑。找科长,寻厂长,果真打听到该厂要上新的生产线。他大胆地向厂长毛遂自荐,希望承接设备安装工程。厂长看他是个小伙子,不放心,回应道:“我们有央企来安装呢!”杨志龙不死心,介绍了公司的特点和优势,还邀请厂长到电瓷厂考察。厂长到隔壁一看,又听了业主的介绍,被打动了。几天后,杨志龙就中标了化工厂的工程。该工程双包总额有100余万元,在1986年这可是项大工程!4个月后,工程提前竣工,验收合格,试生产满意,被业主称赞为“一流安装技术”。这项工程成了样板工程,溧阳建工局组织了在宁各公司前往参观。
自此,杨志龙打开了市场,走上了设备安装之路。杨志龙说,他安装过多种设备,水泥生产线的安装是强项。从1993年至2001年,水泥生产线安装了20余家,其中大型水泥企业有中国水泥厂(南京)、青海水泥厂、湖北华新水泥厂、上海水泥厂、福建大三德水泥厂等。他还曾经跨出国门,赴缅甸曼德拉水泥厂安装生产线。
转型升级,创新承建模式
说起成长与成功,杨志龙这样回答:“踏上建安道路,前20年是学习与探索,真正的成功是在苏华建设集团。”在泓口建安公司、天目集团及建工集团度过了20年,他2002年回到锅炉公司(苏华集团前身),踏上了锅炉安装的征程。很快,杨志龙在锅炉安装行业一鸣惊人。2003年,在山西阳光焦化集团一举拿下3台75吨锅炉、2台1.5万千瓦发电机组安装工程总承包,施工产值达3000余万元。这个单位也成了他立足西部的“革命根据地”,直至今日,阳光焦化仍将他视作亲密合作伙伴。此后,杨志龙在锅炉安装行业一路高歌猛进,先后进驻80多家企业,安装锅炉100多台。
2007年,杨志龙在山西阳光焦化集团开始承建EPC项目。当时,EPC还是一个新鲜词。EPC是指施工单位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各方面全承包,对质量、安全、费用和进度全面负责,其内容还包括基建、安装、试测、技术培训等,项目交付前,需做满负荷试运行、试生产直至达产达标。
正是他改变了承建模式,业务渠道一直比较宽广。尽管今年大环境不够理想,但杨志龙仍有6个项目同时展开。这6个项目分布在新疆哈密、黑龙江齐齐哈尔、江苏徐州、河北邢台、辽宁大连、陕西府谷,估计产值有2亿元左右。安装范围扩大到锅炉、发电机组、干熄焦、化工设备等方面。
矢志不移,淬炼大匠之心
近几年来,杨志龙先后获得了多项荣誉。2012年12月,他被中国安装协会授予了“全国安装行业优秀项目经理”的称号;2014年9月,他当选为陕西省江苏商会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2016年1月,他被陕西省江苏商会授予“优秀施工企业”的称号;2016年12月,他被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扶贫领导小组授予“光伏扶贫项目施工先进单位”的称号;2014年至2016年,他连续三年被溧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及党委评为“创三十佳先进个人”;2018年2月,他荣获溧阳市委、市政府“建筑业十佳精美工匠”奖杯;2019年1月,他被溧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评为“最美建筑人”。面对这些荣誉,他并没有迷失,而是一如既往地关注着市场风云。他觉得每一个项目的成功,都蕴含着知识和胆识。在陕西华富新能源这个项目上,他几次登门拜访都吃了“闭门羹”,但在一次偶然的见面中,业主听了他对项目的整体分析,感到耳目一新,主动与他交了朋友,带人到他施工的地方考察,最终达成合作。
三十余年来,杨志龙以坚定的步伐、辛勤的汗水,在长江南北、关内关外留下了深刻的脚印。“勤学增长才干,实干增加效益,诚信增添市场。”这就是他成功的奥秘,也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