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郑氏及家风溯源

□ 史德之

2019-10-08   阅读数:2817   本文字数:1816  

 

溧阳郑氏乃浙江浦江郑氏义门后裔,今年七月下旬,郑盘发、郑建新、郑志良三位先生相约开启寻根之旅,笔者与谱牒文化爱好者王元根先生应邀同行。

郑义门,位于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距杭州市约130公里。三百余公里的车程,高铁仅花了九十分钟,到义乌后打个的,两支烟功夫,直抵郑宅镇。

一部宗谱,成为最好的介绍信,当地郑氏文化研究会会长郑定汉、秘书长郑秋义等人与我们初次唔面,却一见如故。他们带领我们先后参观了牌坊群、孝感泉、廉政教育馆、拜谒了郑氏宗祠(有序堂),交流了有关宗谱纂修要义,深深感受到了《郑氏规范》的博大精深。

初到郑宅镇,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气势恢宏的九座徽派牌坊群,上面的题词依次是:江南第一家、孝义门、三朝旌表、有序、恩德、麟凤、取义成仁、礼部尚书和九世同居。这些题词集中体现了郑义门孝义传家的辉煌历史,令人叹为观止。

孝义泉记载了义门创始人郑绮事母至孝的故事。其母张氏患风挛病,绮侍奉三十年如一日。一次,张氏思饮清泉,其时天旱,绮浚之而不得,仰天大恸,感动苍天,三日后泉即涌出,甘甜如醴,后人将此泉命为“孝感泉”,今成一景。

郑氏宗祠,位于古镇一隅。祠堂始建于南宋,元未七世孙郑钦扩建,明初定局。现今祠堂占地十亩,座东朝西,门楣上悬朱元章题“江南第一家”匾。为五进六十四间,无雕梁画栋之丽,有俭朴整洁之美。院内尚存古柏六株,树龄已有六百余年,传两株为明开国文臣宋濂手植。

廉政教育馆里陈列了郑氏历代先贤的详实史料,也有宋濂、方孝儒等名士与郑氏渊源,有雕塑、有图文、更有数字化的影像展示。

据郑氏宗谱载:郑义门的创始人郑绮是迁浙郑氏始祖郑淮之孙,面黑如铁,好学不倦,通《春秋》,以孝义闻名乡里,“孝感泉”即为一例。他还奠定了《郑氏规范》的基础,撰写了最初的家规家训。为了让优秀家风代代相传,临终前,他将血滴入酒中,召子侄辈列队饮之,并对天发誓:“吾子孙有不孝、不弟、不共财聚食者,天实殛罚之。”自此,郑氏后裔三百多年间(直至明成化十五年),合族共居,孝义传家,成就了中国家族史上的传奇。

到了明代,由于朱元璋对“孝义”的推崇,郑氏出现了一批达官显贵。

洪武三十年(1397),明太祖“取天下大姓税户、授以重用”,郑家选郑沂赴京,朱在召见时说:“你家大孝大义,累世同居,前朝虽尝仕宦,未有显达”,亲授郑沂为礼部尚书,沂竭力推辞,朱以“你是义家,与我掌天下礼仪”任之,以白衣擢升尚书在明代是特例。

此外,还有郑济授为左春坊左遮子,郑湜授福建布政司,均为要职,终明一代,郑氏家族被委以要职者达四十七人之多。

廉政教育中还陈列了与郑氏义门颇有渊源的名儒名宦,如宋濂、方孝儒等。

宋濂对郑氏的重大贡献是协助义门八世孙郑涛、郑湜、郑源等共同修订《郑氏规范》。《郑氏规范》的世代相传,使得义门后裔在“修齐治平”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在宋以后的三个朝代,涌现了一批又一批政治、知识精英,如学者郑锐,郑沂、郑烁(《永乐大典》纂修之一)、书画家郑楫、郑煌、郑材等。尤其是郑氏入仕之人,大都以清廉著称。据中纪委监察部网站选编《中国家规》载:郑氏共居十五世期间,郑家有173人出任七品以上的官员,尽管职位差距巨大,任职地域相隔千里,令人惊叹的是,郑氏子孙中竟无一人因贪墨而被罢官。

浙江省委党校一位教授对《郑氏规范》在中国家规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段非常精到的论述:《郑氏规范》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规家训的里程碑,在中华家属发展史上划下了浓重的一笔。它的治家、教子、修身、处世族训,映射着中国古代家族制度的演变历程,表达着儒家礼仪美德治家的功能样态。以一纸家规将“廉俭孝义”精神传承至今的创举,依然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由于郑氏宗祠保存完好,已被授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来视察,并对加强文保、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过重要指示。

随后,我们将随身携带的溧阳郑氏支谱与总谱进行了对接。

郑氏,源远流长。据《史记·郑世家》载:周宣王于公元前806年封其庶弟(姬友)于郑。郑地在京兆,及幽王无道,迁其民于虢、郐(即今河南荥阳)。公元前375年,郑国为韩哀侯所灭,其后人遂以国为姓。据民国十二年(1923)《龙溪郑氏续修谱序》(马敬培撰)载:“郑氏先世,系出荥阳。凝道公一迁于歙,淮公再迁于浦江,统仁公由浦江迁郑笪,为溧阳始祖”。

统仁公于元至正十一年(1351)迁溧阳,育有三子:从元、从吉、从利。长子迁塘头,为孝义堂始迁祖;次子迁别桥浪圩(古称龙溪);三子迁戴埠竹山。

从元末至今,历六百五十余年,溧阳郑氏繁衍了二十六世。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080191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