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上水

□ 赵洪香

2018-06-22   阅读数:3356   本文字数:1224  

 

前几天刚下过几场大雨,今日晚饭后散步,雨还三三两两地滴落,内心不免有点犹豫,不敢走得离家太远。来到小区后的护城河边时,夜幕已经降临,护城河的水发出清冷的光,岸边的花草影影绰绰,惟有黄色的金丝桃开得绚烂无比,夺人眼球。供行人散步的道路铺着青灰的地砖,在路灯下显出厚重的内涵来。小道边石壁上方的绿化带把小道与大马路隔开,车的喧嚣声一下子变得失真般遥远。

信步来到护城河边的一处驿站,这里距桥头大约还有五十米左右,这五十米左右的距离正好被做成了一个休憩的微型广场。河道上几块大石错落有致地铺开,大石下方是长约两米的坡面,坡面上流动着一层薄薄的水,在夜幕中只隐约可见。但在坡面底部,流水汇聚,细浪翻滚,定睛一看,竟有好些鱼在浪里欢蹦乱跳。我正暗自出神,一道银光倏忽一闪,我猛然一振。原来是一条三寸左右的小鱼跃出了浪头,沿坡面逆水而上,它的尾巴急剧摆动,所经之处激起一路水花,瞬间,它就到达了坡面中间的大石处。它还试图往上攀爬,尾巴摆动得更加剧烈,发出噼啪噼啪的声响,但终因后继无力,几个翻滚,它又很快跌落回水中。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鱼上水”?我屏住呼吸,趴在桥墩上认真观察起来。很快,又有小鱼跃出水面,窜上坡道,在白色浪花中奋力开拔。它的尾巴摆动处形成伞形水花,像飞机的螺旋桨扇起的气流。小小快艇一艘接一艘的发出,完全忽略了河堤旁观看的路人。冲刺、攀爬、跌落……滑落的稍事休息,又重振旗鼓,以更猛的姿态逆水而上。河道坡面上一时你来我往,好一番繁忙景象。天色已晚,光线黯淡下来,河面变得深不可测,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狗叫。流水声、鱼尾摆动声,小鱼跌落声,浪花翻滚声一时格外清晰,一场夜幕下的“鱼上水”交响曲,一场撼动人心的视听盛宴正在进行中……

我看得有些发呆,“鲤鱼跃龙门”的传说倒是听说过,这“鱼上水”的场景还是第一次瞧见,心里止不住期待那小鱼的最后一跃。终于有一条,唯一的一条小鱼,以拼尽全力之势,在流水中左冲右突,跌跌撞撞地到达了河道上游。我替它暗自捏了一把汗,但它却超出了我的预期。

好奇之下,我回家上网搜索。先搜“鲫鱼上水”,居然弹出来的全部是与风水相关的信息,“鲫鱼上水”俨然成了风水宝地的代称。再搜“鱼上水”倒给了好几条靠谱的理由,比如其中一条就是天气原因导致的:晴天傍晚,雷阵雨前后,刮冷风等,都会使池水上下层提前对流,溶氧高的表层水下沉,偿还氧债;底层水却夹杂各种有害气体甚至沉渣泛起,造成全池缺氧,引起鱼上水。另外,连续阴雨天气,光照不足,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微弱,水中溶氧得不到足够补充;而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却照常进行,因而引起鱼上水。

一句话概括之,“鱼上水”就是鱼在特殊环境或气候下的应激反应,目的只是为了吸取更多的氧,而“活水”无疑是个很好的选择。据说,“鱼上水”以鲫鱼和鲤鱼居多,鳙鱼就很少。这话倒也靠谱,物竞天择,鲫和鲤成了鱼中精品。鲫鱼肉质丝滑,鲜香细腻,早就摆上了百姓的饭桌,而鲤鱼作为吉祥的象征,更是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080191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