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女孩参与宫颈癌疫苗跟进研究

成为疫苗发明者的得意弟子

2018-02-27   阅读数:1351   本文字数:1628  

□ 陶英杰

 

宫颈癌疫苗,又称为HPV疫苗,是一种预防由HPV病毒引发宫颈癌的疫苗,也是全球首个癌症疫苗。它的面世使全世界女性受益。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有一位来自溧阳的“90后”女孩也积极参与到了对宫颈癌疫苗的跟进研究,即治疗宫颈癌的方向性研究中,并成为宫颈癌疫苗发明者之一的澳大利亚科学家伊恩·弗雷泽(Ian Franzer)的得力助手。这位溧阳女孩就是悉尼大学医学博士缪琰。

 

缪琰与伊恩·弗雷泽教授

 

近日,得知缪琰回国探亲,记者专程采访了这位出生于1992年的美丽女孩,了解了她的海外求学经历以及其对宫颈癌疫苗后续跟进研究的“幕后故事”。

“能跟随伊恩·弗雷泽教授一起做科研,我感觉自己很幸运。”缪琰说:“伊恩·弗雷泽教授是一名了不起的科学家,他和同获‘欧洲发明奖’、英年早逝的华裔科学家周健博士共同研发了世界上第一支预防宫颈癌的疫苗。”

弗雷泽教授也是位性情中人,他一直为周健博士的英年早逝而深表惋惜:“我们欠他很多,不仅是因为他参与研发了这一里程碑式的疫苗,更重要的是,他指导和鼓励了在澳大利亚的一代中国科学家们,激励他们投身科研事业。”如今,上帝又把一位中国人而且是位聪慧的女孩派到了他身边,他感到很欣慰。

当然,要想成为弗雷泽教授的助手必须是出类拔萃的。据了解,缪琰,高中就读于南师附中省招班,2011年被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录取,本科期间,她获得了生物医学科学荣誉学士学位,而在澳洲,只有专业成绩在前3%的学生才有资格获得这一荣誉。2014年,她顺利进入了伊恩·弗雷泽教授的宫颈癌研究团队,也是当年弗雷泽教授接收的唯一一名学生。

缪琰母亲蒋雪梅告诉记者,当年,由于成绩优秀、科研经历丰富,缪琰收到了多家科研单位的邀请,但由于对女性健康事业的关注和被华裔科学家周健博士无私奉献、用生命投身医学事业的精神所激励,缪琰最终选择进入TRI(Transl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研究所,跟随伊恩·弗雷泽教授,从事宫颈癌疫苗的跟进研究。

据了解,已经研发成功的宫颈癌疫苗,是一种预防宫颈癌发病的疫苗。然而,对于已经感染了癌症病毒的患者,用于治疗方面的疫苗尚在探索阶段。这成了弗雷泽教授的研究团队的又一攻关目标。

“当时,我所做的主要是治疗宫颈癌的方向性研究工作。”缪琰说,“宫颈癌主要由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而我研究的重点就是HPV病毒对白细胞因子的影响。”为了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在那段时间里缪琰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这孩子从小到大特别懂事,做起事情认真负责。”缪琰的母亲蒋雪梅说,其实做科研真的十分辛苦,那年与伊恩·弗雷泽教授一起做宫颈癌疫苗跟进研究,缪琰每天早上7点多上班,晚上11多下班,经常是全研究所最后一个离开单位的。那几年春节假期,其他华人学生都回去过年或出去游玩了,只有缪琰泡在实验室,用枯燥的学习与科研,度过自己的假期。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缪琰的科研成果得到了肯定。伊恩·弗雷泽教授称赞她找到了一个治疗宫颈癌的方向,并与缪琰联名在生物学类期刊《PLOS ONE》上发表了关于宫颈癌相关研究的论文。

对于今后的发展,缪琰说:“相比科研工作,我更愿意做一名妇产科医生,服务于广大女性。”然而,在澳洲,要想成为一名专科医生,往往需要具备医学院毕业后长达5-9年的专科培训资质和海内外工作经验。缪琰正在朝着这一方向努力。

2015年,缪琰以优异成绩通过了英联邦医学入学考试GAMSAT,成为悉尼大学医学博士在读生,并在澳洲最大的私立医院Sydney Adventist Hospital实习。在这里,缪琰的几位导师都是国际知名医学专家。除了开展宫颈癌相关研究,缪琰还在昆士兰大学多家研究所开展了前列腺癌、先天性肾发育不全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并多次获得学校颁发的奖学金。

今年1月份,缪琰回到了国内,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红房子妇产科医院),自主安排了两周的见习。近日,她又赶赴东京大学附属医院,在呼吸内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与交流。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的根始终在中国。”缪琰说,希望今后能与国内医疗机构多交流互动,将国外先进的医疗理念带回来,为我国的医疗健康事业作出一份贡献。

 

接受采访中的缪琰

 

缪琰(左一)与科研团队的伙伴们在一起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080191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