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周城地方,我依然健在的三奶奶,以及忙忙碌碌的大婶婶,她们所做的老虎鞋,给许多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美好印记。
三奶奶做小媳妇时,便是村上出了名的长腰细颈的漂亮麻利婆。针线活儿娴熟、光漂。村里村外,无人能及,尤其是小孩穿的老虎鞋,更是三奶奶的拿手好戏。
我们村谁家中新媳妇生了个男孩,阿公和阿婆笑得下巴都合不拢。热热闹闹办酒之余,按风俗习惯,自然得替小孩配双老虎鞋,一是避邪消灾,保佑平安;二是取取兆头,希望像老虎一样强壮。当年邻村有户人家生了男孩,那家阿婆揣了几个红鸡蛋,来三奶奶门上报喜。三奶奶恭喜之余,自然晓得来者的心思,便爽快地嘱咐三天后来取老虎鞋。来者千恩万谢,喜滋滋地回去了。
三天后,一大一小两双红艳艳的小老虎鞋便交给了那户人家。我问三奶奶:干嘛要送两双老虎鞋给人家?因为听我娘说过,做老虎鞋的花花绿绿的棉线,都是三奶奶一点一点非常细心而辛苦地染色伺弄出来的。而且,三天做两双鞋,肯定费了不少煤油灯灯油。三奶奶告诉我,两双鞋,一小一大,小的是荷包型软底,适于满月后仍在襁褓中的婴儿穿。大的是多层浆布线扎硬底,是周岁落地跑时穿的。我现在明白了那是三奶奶的细心和真心。
我大婶婶羡慕三奶奶的针线手艺,跟着学了不少。她能做得一手小孩穿的漂亮老虎鞋,也是传承于三奶奶之手。当年三奶奶手把手地教会了年轻的大婶,大婶的手艺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精致,直至后来超过了三奶奶。在那个生活普遍贫困的年代,大婶的制鞋手艺也成了家中唯一能换现钱的门道。农闲时分,大婶挑灯而作,缝制些小老虎鞋拿到集市上悄悄兜售,挣些油盐酱醋钱或家中细佬的铅笔本子钱。改革开放初期,大婶的手艺日臻完美,老虎鞋除了保留了习惯上的虎头、王字纹、长须、彩眉、大圆眼、红鞋帮外,大婶还叫读书识字的儿子在鞋底和鞋帮上,分别描上“喜”和“福”,或“平安”、“吉祥”等好兆头文字。后来锦上添花,又在上面画些花花草草之类的图案。大婶一针一线地用花花绿绿的彩线,把这些字画细心绣出来,老虎鞋便更加富贵华丽,熠熠生辉了。大婶将这些老虎鞋拿到江南春市场里,分发给几个商铺店家代卖。用不了多少辰光,纷纷被城里人买走了。代卖的店铺老板高兴,大婶也乐得有了份收入,用来添补家里开支。
如今一些传统的日用东西受到冷落。不过,仍然有相当多的人依然留恋着老祖宗留传下来的宝贝。这些人中除了像我三奶奶和大婶这样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还不乏城市中人。譬如我大婶做的老虎鞋,就上了南京的电视台,在夫子庙深受中外游客青睐。说起这事,还真得益于通达四方的网络。我堂弟将大婶的老虎鞋图文并茂地发到了社交圈里,没想到引来了南京传统文化喜爱者的关注。他们请我大婶到南京作现场表演,手把手地教授大家缝制老虎鞋。年近七十的大婶没想到自己还能如此出风头,高兴之余,自是悉数献技了。大婶说自己不为名,也不再像从前日子苦时那样为了钱。能让自己的手艺走出乡野旮旯,得到城里人的认可,她觉得脸上有光。所以,大婶现在在家里还时不时地动手做些老虎鞋,左邻右舍想要的,白送。其余的就交给南京人,任他们处理,当然,夫子庙的店老板哪能不付钱!钱到了大婶手里,又是散财求仁,像塞点钱给村上生活还比较拮据的几个老人,给遇上天灾人祸的人家送点油盐酱醋钱,帮邻村的老光棍痴头伢买些衣鞋、床单被子之类的善事,大婶做得一头是劲!
溧阳山水美,溧阳人心更美。红彤彤的老虎鞋,真是闪耀着吉祥的光芒啊!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