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沧桑而流传下来的老地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信息,凝结了一代代溧阳人的生命记忆。地名是写在大地上的历史,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血脉,承载着很多民众浓浓的记忆。很多城市老地名的消失,更多的原因在于缺乏历史文化审美,缺少保护老地名的文化责任感和长远眼光。曾经有一位台湾老先生对某地民政部门说过:“你们经济发展好,建设也好,但是地名不要改,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
“溧阳老地名”专栏旨在挖掘、整理包括村镇街巷、山川桥梁、园林古刹等地名文化,让一个个老地名把根留住,让一缕缕动人心扉的乡愁长存民众心间。希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互动,来稿请寄tmhzhanggu@126.com。
书院巷北侧曾经的史氏宅院前堂北墙木格屏窗
书院巷幸存古井
宋氏宅院,前后二进,每进三大开间,前堂正门是厚重的青石户槛,天井里有一左一右两个花坛,后楼重檐木窗,楼下木格屏门,东间是书房,书房前一口水井。抗战时期,宋氏宅院被毁,抗战之后,有慈善人士在废墟上修建三间平屋为育婴堂,收养孤零婴幼。
民国前期,宋氏宅院走出两位中共地下党员。宋书常(1907-1963),参加革命后化名林枫,193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中共溧阳特支工作,先后任组织委员、书记,建国后任至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宋书常的三弟宋书模(1910-2005),参加革命后化名王尧山,193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任至中共上海市纪委书记。在那个时局惊骇血雨腥风的年代,宋氏宅院是溧阳城里进步知识青年悄悄聚会的地方。1933年秋天,南门街张群仙以及狄文静、宋琴芳等知识女青年先后在后楼的书房里,在自制的党旗下宣誓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张群仙(1916——),父亲张焕章是清末秀才。她参加革命后化名赵先,1934年在上海转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9月奉命从上海撤退到新四军淮南根据地,建国后任至上海市妇联主任。
1956年1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目前城市私有房产基本情况及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意见》,之后,书院巷史氏、狄氏、洪氏宗祠,史氏、洪氏宅院等分给城镇无房户,有的居住十几户人家。1960年前后,拆除史氏、狄氏、洪氏宗祠以及宋氏宅院地基上曾经的育婴堂房屋,在书院巷南史氏、狄氏宗祠和洪氏宅院后院地基上,在书院巷北洪氏宗祠、宋氏宅院等地基上,建起一排排坐北朝南的砖瓦平房,作为城镇干部职工的宿舍,其间形成了一条南北向的巷,因南接书院巷,亦名书院巷。1969年冬疏浚拓宽城中河,拆除了城中河沿的真武巷,新的城中河边建成一条约5米宽的路,名称人民路。如此,洪氏宅院前庭房屋临近人民路。1983年,拆除洪氏宅院前庭,建起一幢钢筋水泥砖混结构四层楼房,成为县建材公司办公楼(1977年10月20日成立溧阳县建筑材料公司,1984年6月28日,建立溧阳县建筑材料工业公司)。书院巷曾经岁月磨砺油光水滑平平仄仄的青石板巷路不见了,已变成平坦如砥却干枯干燥的水泥路了。
历尽风霜雨雪,曾经的书院巷已经随风远去,如今还留下些什么呢?
洪氏宅院中堂高朗挺拔依然,只是老旧了。洪氏宅院,曾经“三进三出”三重院落,是江南典型的砖木结构传统建筑。俯视中堂形制,坐东朝西,前部一南一北二方天井,后部楼屋四大开间,硬山顶坡屋面,山墙高约三丈,北山墙临书院巷。朝西正门狭窄,原是中堂内门,进门是一正方形天井,天井内朝西三间木构楼屋,曾是主人居住的正屋,底楼中间后北侧有一木板楼梯,楼铺木板,楼檐朝天井皆木板内廊。正方形天井北,有一堵齐檐隔墙,隔墙下有一窄门,进窄门乃一长方形天井,长方形天井东是一间重檐楼屋,是为侧屋,楼上木格窗,窗前是瓦楞,是女儿的闺房,楼下是女佣的居室。二方天井之上,四边内檐,俗称“四水归明堂”,寓意聚财聚势。二方天井之下,地铺长方形青石。洪氏宅院中堂,尊卑秩序、家风祖规、古风世情似乎触手可及,实乃溧阳城里幸存传统建筑的一个稀有样本。门牌为书院巷10号。
史氏宅院建筑形制依然,只是老旧了。史氏宅院,南临书院巷,前后二进,前堂后居,每进三间,皆为砖木结构平屋。前堂南墙无窗,正门宽阔,青石户槛光滑,正门内设木制屏风。此乃旧时建筑风水使然。前堂北墙皆为木格屏窗,旧时糊以白纸,如今糊以薄膜,是为通风透光之宜。前堂北墙有二扇木格内门,一扇雕刻兰花犹存,一扇雕刻已被削凿。一方天井,几族花草,天井两侧已添加披屋,是为烧茶煮饭之用。后屋乃三间居室,木椽望砖,冬暖夏凉,前架步柱,弧形木构,涂以朱漆,既雅且喜。如此宅院,闹中守静,平实内敛,可见创建者优雅的处世心态。
宋氏宅院遗址上的老井依然,火成岩(俗称麻枯石)井栏圈,井栏圈两侧分别有纵列上大下小两孔,有说是凿井时便于搬运,有说因为井有盖,井栏圈凿孔是为了水井通畅地气。这口老井,井水依然清净甘冽,依然冬暖夏凉,依然有书院巷人家饮用。
时间如水,水滴石穿。书院巷老宅老井,似乎成了踽踽独行的守望者。时光在老宅上移动,老宅默然;时光在老井上移动,老井默然。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