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的工匠精神

□ 王正喜

2016-05-04   阅读数:658   本文字数:1105  

每临书桌,一杯茶,一支烟,一本书的宁静似乎已经不大习惯。潜意识里,电脑取代纸质书籍功用的趋势已然形成,传统书斋模式正在更新缩水。然而,互联网对每一个亲近它的人仿佛施了魔咒,不断有冲击眼球的新闻出现,不断有诱人的话题跳出,悬疑欲罢不能,画面绚丽夺目,而且都是时尚流行的图文信息,如果不加关注,好像你明天就会out出局。一圈浏览下来,两个小时的时间就没了。

那么能不能换个角度想问题,从实用性上抄读书的近道,学以致用呢?如果这样想,恭喜你,多少还是有点效果的。比如我们看胡雪岩知道政商结合之道,看曾国藩知道从政治军、谨守家风之道,社交场合涉及相关话题也能卖弄一番,或至少抵挡一阵。但这类事功型阅读有两大缺陷:大凡总结前人为人处事精粹的书籍多系作者消化吸收原著后的二手货,难得原汁原味;其次,你所获得的信息,因其本身残缺,难以满足知识框架内填充材料的丰盈度要求。

知识点是散的,需要我们有机地勾连,连点成片,触类旁通,才能转化为活的知识,才能产生智慧。一个人的学识大厦,假如点不扎实,大厦必然弱不禁风。

看来读书还是要讲究些。曾国藩读书就十分讲究:“读书不二,一书不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徇外为人。”意思是看东西要专心致志,不要东看西看,最后浪费了时间什么收获也没有。上月采访上上电缆集团老总丁山华受到类似启发,丁山华这辈子一直盯着电缆行业持续经营,不管外面风吹雨打,他心无旁骛,最终打造出“中国第一,世界第九”的电缆帝国。在中国制造业普遍低迷的大背景下,上上电缆能够攀升至令人瞩目的巅峰,他所倡导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起到了决定性的引导作用。

制造业需要工匠精神,读书界何尝不是如此。

若论读书方式,以我陋见,阅读当为主要手段。包括浏览、思考、笔记等。近年盛行的悦读提法,不过是从审美高度突出读书的愉悦特征而已,依旧没有跳出阅读的大范畴。

读书的根本目的在于经世致用,明末三大儒王夫子、黄宗羲和顾炎武首倡经世致用之说,认为学习、传承古代优秀文化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当时的伪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对后人影响很大。当然,读不读是读书人的事,用不用是皇上的事。皇上不用,纵才高八斗,只管去浅吟低唱。

不管精读泛读,获益为要。有学者谈治学体会,认为读书人当自定课题,由此深入下去,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和难点,坚持不懈,旷日持久,必有豁然开朗、融会贯通的境界来临。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读书治学,方能够造就经世致用之才。

倘若阅读只是为了滋养心灵,那就不必刻意去追寻深度和系统。读书和做事一样,不必将弓绷得太紧,安分随缘,无心插柳,有时反而会收益颇多。这种情况下,一杯清茶,一袭书香,便成了读书人的雅趣。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080191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