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懵懂的幼年期,留在脑海里的东西并不多,唯有田野里那猎猎的大红旗和“子茶”最为清晰。
那时我应该是三四岁吧!一觉醒来,田野里竟然出现了一片的红。那是一面面的红旗啊!多么的威风,多么的气派!“三面红旗”飘过的第二年,村里迎来了一个新娘子。唱着“新娘子新,稻草心,两只奶奶十八斤……”的儿歌,很快就到了年根脚下。大家都在“过年忙”,亲娘(奶奶,也称嬢嬢。下同)最烦心的,却是“子茶”。第一次听到“子茶”,是在一个亮着油盏头的黄昏。觉得那天亲娘的脸色非常凝重,她与父亲和叔叔在商量着一桩大事:年初一怎么接待来拜年的新娘子?问题的焦点就是“子茶”怎么想办法准备。我们的村很小,有“史王罗谢”四个姓,却是亲如一家,逢年过节都往来。村里新来的新娘子,过年必须家家户户拜年的。新娘子来拜年,最重要的就是准备“子茶”。
年初一,新娘子由阿婆和新郎官陪着来拜年了。我看到亲娘端出四碗各放两个剥了壳的“咯咯”糖茶,热情地招呼大家喝“子茶”,祝愿新娘子早生贵子!新娘子他们三个由爷爷陪。大家喝了一口糖茶就放下了碗,亲娘就赶紧收了过来。我娘又帮着亲娘把“子茶”端到了我家,等着新娘子过来拜年。新娘子他们来我家时由父亲陪,还是各喝一口就放下。婶婶又帮着我娘把“子茶”端到她家。那时,我是家里的“独男种”,好东西肯定少不了我。可是,那次,我没有能吃到咯咯。亲娘告诉我,这八个咯咯是借来的,不能动。看着咯咯,我的馋唾怎么会有这么多啊,只能一个劲地往肚里咽!后来,我才知道,这八个咯咯竟然陪着新娘子转了整个村子。
随后几年,家里又接待过几次新娘子,“子茶”里的东西也逐渐丰富了起来。亲娘告诉我,“子茶”其实还应该放进红枣、生果肉和桂圆肉的,取“早生贵子”之兆。招待新娘子,咯咯最重要,它是鸡生的儿子,取兆,不能少。
在调查和收集溧阳话的词汇时,除了老人,已经很少能听到说“子茶”的了(有些人也说“元宝茶”的)。但是,这个“子”是咯咯的别称,在“鸡子(子,名词。不是轻声词缀)”、“红鸡子”、“红子”、“喜子”、“子花汤”、“子饺”等词语中还是经常能听到的。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