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 园 村

———续老村纪事之一

2012-05-21   阅读数:1936   本文字数:2386  

■ 赵善坚

 

花园村坐落在溧阳城的东南角,村北面有水、陆交通贴村而过。水路是直通宜兴的宜溧河,陆路有104国道(改道前)穿村而过。顾名思义,花园村应该与花园有关联。是的,但花园村并不是说如花园式的村庄,而是说原先是花园现在成了村庄。

在溧阳历史上有许多处园林,但有三座宏大且著名的私家园林值得一提,它们分别是夏林园、归得园、沧屿园。归得园在离城不远的下庄,沧屿园在溧阳城北,此两园都为史氏园林,而夏林园则是彭氏园林,其原址就在今天的花园村。

夏林园至少已经有五百多年了,因为明朝中叶之时,官至奉常(九卿之一)的王世懋(著名的文学家王世贞的弟弟)随友人曾一起游历此园,并洋洋洒洒地写下了“夏林园游记”。

这座曾被誉为“江南第一园林”的夏林园,当年曾是怎样的宏伟、怎样的景致?还是先听听彭氏的后人、该村村民彭国新老人的描述。

夏林园大致呈现椭圆形,四周环水,如护城河一般守护着此园。环形的护卫河虽距宜溧大河不足半里,但相对独立,不与大河相通。环河之上有两处吊桥与外相通。朝东处是正大门,西北处另设一便门。园里面积近二百亩,建有高大的宜山堂和许多亭台水榭、假山池沼,更有众多的古树老藤、茂竹修林、假山奇石、名花异草。曲经通幽地水流潺潺,池塘映月处柳垂莺啼。我们更可以从当年王世懋在中秋之时,赏游此园的记载中感受该园的非同一般。入园后“没有走几步,就登上座桥。又前走几步,遇到一石门,形状就象关口,又象大梁。”“两旁柏树如屏,沿草路走了十多步,转了一弯,看到大的阶石,一座山堂矗立在面前。堂建筑得非常宏丽,堂前开凿一个方池,池周竖了石栏,池中荷花已经落英结莲。堂的后面,堆砌着高低的洞庭奇石,曲折如螺形向上。”“走在曲折回环的小道上,经过层层叠叠的竹、树……有时在树隙中见到一泓清水,确像空游……崖上建阁,水上架亭,布置得清幽有条。”

当时著名官宦、名流,如马世俊、陈名夏、任端书(任兰枝之子)等,都在夏林园留下诗篇。陈珏的《夏林感旧》也许最能体现该园的风格和景致:“方塘春雨涨葡萄,古木撩云百尺高。最忆宜山堂上宿,五更欹枕听松涛。曾同狂客举金杯,独自侵侵踏碧苔。行过板桥清露滑,遍穿三径觅残梅。”

夏林园始建于何时现已不得而知,但彭谦幼年时已有此园这是肯定的,此园的建筑在彭谦手中又得以扩建和丰富也是肯定的。因为彭谦为明代嘉靖进士,官至工部观政,乐于名胜建筑,回乡后曾建造了名为“春草池”的园林,并在池南岸建造了楠木厅。在此不得不再叙说一下园林主人彭氏家族。溧阳彭氏的始祖为彭显(宋代名臣,龙图阁学士彭龟年四世孙)。南宋末年,身为进士的彭显任真州判,不久元军入侵,江东运史赵淮奉命戍守溧阳,召彭显为谋士,但宋朝气数已尽,终于无力回天。元朝之时,曾荐彭显为溧阳名州,但他“不事二君”,最终遁隐于石门山中,自号避地居士。溧阳彭氏的嫡系血脉是从彭显开始,后称为“西门彭”。彭氏的另一支称为“南门彭”。这支血脉的延续有着一段惊险的故事。据彭氏先人所述,当年彭氏之女嫁给张氏之子,生一子。张氏家族因祸突遭满门抄斩,彭氏一年轻妇女冒死把这小孩子抢抱在怀中,说是自己的儿子,官兵不信,该女解胸喂奶,终于躲过了追杀。之后,孩子一直由彭家养育成人,因不能再姓张,所以改姓为彭。孩子成人后,彭家将南门的房产分割予他。因不能列入彭氏的正册家谱,所以分为南门彭,并另立谱系。

夏林园的败落与彭氏的两位家奴潘茂和潘珍有直接的关联。他们于元末明初之时,在溧阳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称之为“削鼻党”(以前称奴佣为“鼻头”),占领了溧阳城,最后投靠清军,对地方的地主、绅士家族大肆洗劫和羞辱,给溧阳地方带来了很重的伤害。由于二潘作恶多端,几位著名的溧阳乡绅秘密与南京清政府接触,列举潘茂和潘珍的罪行,最终二潘被清军逮捕后处死。

夏林园的败落还不得不提及彭氏第十五世的彭罗生。当时清政府买官之风盛行,热衷于功名的彭罗生,作出了他人生最大的一次选择,也是最大的一次赌博。他将夏林园卖给了马氏人家,然后买来了广东怀集县的知县一职。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清代,彭罗生下的赌注也许用不了几年就可以收回成本,或是更有赚头。可惜的是他上任一个多月后,因水土不服而客死他乡,最终落得“人财两空”,还是他的两个儿子彭启祥、彭肇祥不远千里,才使之尸骨返乡,魂归故里。这二彭也是花园村彭氏的先祖。

夏林园败落之后,这里成了彭氏子孙休养生息的家园,夏林园嬗变为花园村。村庄遭受到灭顶之灾是在太平天国之时,村毁人亡,还有许多人被掳走。几年后,逃难的人陆续回村后,而人口却少了许多。为了发展生产,村里从苏北弄来一批妇女,安排给光棍的男人。为了不让男人们挑肥捡瘦,就把这些女人一个个装在麻袋里,分到哪只麻袋就带回家去。但也有调皮的村民,他们先隔着麻袋捏袋里的女人,然后听女人的叫声,声音清脆的就肯定是年轻的。

村庄再次遭遇灭顶之灾的是日本鬼子进村烧杀抢掠。村民四处逃难,房屋被付之一炬。村里只剩下三个人,成了日本鬼子拉夫。一天,一日本兵喝醉了酒,端起枪刺竟然把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当作活靶子来刺杀,一名叫马老大的村民跑来相救,却被这鬼子兵活活刺死。更为悲惨的是有19人躲到赵官圩的鸭栅里逃生,被一个日本兵用刀一一劈死,侥幸活下的仅为一人。

今天的花园村已是有着四百多村民的村庄,村里彭姓占六成以上,其他大姓就是马姓、黄姓等。当年池塘边的天子石栏杆,被拉到溧阳城里做了文庙。当年的古树老藤、亭台楼阁、假山奇石全都毫无踪迹,就连隆起的高地也在2005年全都被推平,或已成良田,或已建楼房。如果一定要在村里寻找点历史痕迹的话,那就是还存有两大池塘,一方是长条型的,据说就是护园河的一段,另一方大致成方型,据说是当年的荷花池塘。

夏林园,承载了五百多年岁月,更承载了五百多年的历史,如今终于卸尽荣耀和沉重的历史风雨,移存到历史的星空中,留存在历史的文字中,只有花园村在继续着新的历史。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080191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