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边陲小镇卫生院里的医生,以母爱般的情怀关爱病婴和儿童,患儿家长感动之下致信常州卫生局,请求给好医生刘芹记功,这一举动给当今医患关系以新的诠释———

一封来信引起的感动

■ 蒋琦 黄姣 李金堂

2012-04-25   阅读数:870   本文字数:1287  

刘芹给儿童看病

 

当一起起伤医事件成为热门话题时,我市卫生部门全体员工却被一位患儿家长赞扬医生的来信所深深感动。写信人是社渚镇一位叫丁众的患儿家长,他在信中称:“我被社渚镇卫生院儿科医生刘芹所感动,她助人为乐、不怕苦、不怕累,对每一个病婴和儿童,都仔细检查病情,耐心问候……由于她工作做得好,找她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而她休息的时间则越来越少。这样的好医生,我们需要她,所以恳请上级卫生局领导给她关怀和温暖,也希望给这样的好医生记上一等功……”

市卫生局分管信访的纪委书记冯伟民告诉记者,近年来,卫生局所接到的人民来信来访,大多是咨询、建议或反映问题,而直书上级要求给医生记功的还是首次。为了解详细情况,记者就此奔赴社渚,由于地址不详,难以找到写信人丁众,便直接来到社渚卫生院。可采访刘芹并不顺利,记者在小儿科看到,白皙瘦弱的她正专心应对着前来看病的长长队伍。

据院长方志良介绍,社渚作为边界重镇,医院不仅要确保服务好本地患者,还要接纳邻近安徽郎溪梅渚的患者,全院每天接待患者约300余个,而小儿科就占了1/4。以前小儿科有包括刘芹在内的两名医生,由于工作压力大,其中一名竟患了抑郁症而转岗,现在所有压力就集中在刘芹一个人身上,可她从不叫苦叫累。去年,刘芹因太过劳累病倒,去南京检查,诊断为贫血症,医生建议她增加营养,静养一个月。可她在家休息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不断有患儿家长频频“造访”,无奈之下只得重返岗位。妇产科医生汤慧琴告诉记者,刘芹脾气好,是众所周知的“好大姐”。妇产科面对难产也是常有的事,一遇到这样的困难,我们总是找她帮忙,她必定鼎力相助。在一次婴儿因难产窒息的抢救中,多亏她半个多小时的坚持,让大家认为救不回来的新生儿出现奇迹,感动得婴儿家长千恩万谢……

时近中午12时,记者再到小儿科,发现看病的队伍还剩5人,问道为何不安排在下午看病,刘芹笑着说:“不行,农村不比城市,许多人是远道而来,他们在这里己等了两个多小时了,如果我撂下他们,他们苦等不说,还要忍饥挨饿”。一位家长接过话茬:“让刘医生挨饿给孩子看病,我们也真过意不去。可是现在病人多医生少,长期下去还不把她累坏?”这一说,引起在场

人的一片叹息……

送走最后一名患者,疲惫的刘芹才有空接受采访。记者拿出来信复印件,向她打听写信人和其中的故事,她莞尔一笑:“天天看这么多病例,我哪能记住他们的名字和事啊?”

谈及患儿家长对她的赞誉,刘芹掏出心里话:“善待每位病人是医生最基本的素质。我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女,曾经历过老区的贫困,感受过特困户缺医少药的艰难,做了医生,自然能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从医20多年,我常常忙得都顾不上上厕所,索性就少喝水,虽然很累,但终究比农民兄弟轻松得多。看到他们满意的笑容,看到他们把我当朋友,我就有了精神……”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刘芹为了应对超负荷工作,常常回到家中简单吃口剩饭就上班。每逢流感高发期,忙得不可开交,常常顾不上家。她总觉得亏欠丈夫和女儿。女儿跟着爷爷、奶奶,6岁才回到她身边,如今正读高中,她没空为她的学习辅导,但女儿能考上重点高中让她很欣慰。正因为如此,她的名字在当地和周边安徽几个镇几乎家喻户晓。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080191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