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屋山拾遗

2005-10-08   阅读数:336   本文字数:912  

陈志舜

正在扩建中的瓦屋山宝藏禅寺

 

人因山水而清逸,山水因人而灵异。溧阳北境有瓦屋山,山体翘立,颇似瓦屋,云含雾绕,四季葱郁。传说山下有贞女祠。史贞女濑水边义救伍子胥,当地人感其贞烈,立祠以祭。李白游溧阳时,曾遥望瓦屋山与贞女祠留下诗句,并亲为贞女祠书撰碑文。遗憾的是昔日景观已荡然无存。

这已经是我第三次登瓦屋山了。前两次似乎没找到什么可以感怀的东西。大凡游览山水,总是要凭心情的。心情松散懈怠,则无所思无所觅;心情亢奋郁抑,则有所感有所求。

同车的文友戏言,瓦屋山这篇文章还真不太好写。是啊,我们不能虚言瓦屋山如何水月洞天、世外桃源。那么,剩下的就只有各自所领了。其实登高的过程就是一种自新的感悟。真想不到古人怎么会造出“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绝句,相形之下,我们远没有古人那般清静的心灵境界。人如果不求境界、脱离自然、精神贫瘠,活着与行尸走肉有什么两样?

车达山顶,山上的宝藏禅寺已具雏形。山门下坐着几位外地香客捐赠的两座青石巨狮,雕刻虽然粗糙,却十分威严。花巨资捐赠佛事,这是不是一种精神的渴求?我不知道天地间是否果真善恶有报,我宁可相信,也宁可希望。我祝愿这几位赠狮的香客将得到佛的善待。这使我想起《资治通鉴》上的一个故事,一位将军守城拒敌,宁死不降,副将叛变投敌,从将军背后将其削级,后又假为将军送殡,跪拜时竟被棺椁砸碎了头颅。这种因果报应真是立竿见影。

拾级而上,便是宝藏禅寺山门。比之四年前,禅寺规模又大了许多,跨于屋脊上的大雄宝殿正在修建之中,从骨架上,就能感受到它的磅礴气势。

我对佛与禅谈不上有什么深悟。我想,佛也就是一种境界吧,禅也就是这境界之门了。要达到佛的境界,就得有所修为;要有所修为,就得以心悟之。悟出了道理,才肯去做;身体力行,才能得正果。这就是因生果、果含因。

宝藏禅寺今后将是瓦屋山顶一大盛景。听说修寺纯属民间所为,断断续续修了十多年了。负责修寺的人真是执着有佳,令我钦佩。其实成功一个愿望,非执着不可。宝藏禅寺有这样执着的人在为之张罗,未来不可估量。于是我忽然想到一副对联:宝藏寺里无宝藏地藏宝藏,瓦屋山中有瓦屋天屋瓦屋。算是对瓦屋山这块清静之地的祝福吧!     

 史裕华 摄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080191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