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应“大运河研究会”之邀,同行考察頔塘古运河,算来已是四访南浔了。
南浔,地处苏浙边界水陆交通要冲,自古因辑里湖丝和頔塘运河而“耕桑以富,甲于浙右”,“四象八牛”富可敌国,“刘家银子,张家才子,庞家面子,顾家房子”为人们津津乐道。近代以降,随着“西风东渐”,南浔借助上海开埠契机,运用水乡近海地利,广开新学、振兴实业、繁荣商贸,民居、民风、民俗亦得风气之先。兰桨咿呀、橹声欸乃里的吴侬软语,骑楼长街、封火山墙上的婉约风情,渲染出小镇厚重而又明快的古意底蕴。尤其是闻名遐迩的小莲庄,集合了徽派、苏州园林以及欧式建筑于一体,堪称“江南园林巨构”,在江南水乡甚至全国也是吉光片羽,颇有华洋杂处、中西合璧的意趣。
小莲庄里,有两座形制相似的敕造牌坊格外引人注目——高十米,三门四柱五楼,歇山顶,集浮、镂、透、圆四大雕法于一身,工艺精湛、气势不凡。两座牌坊分东西而立,东面一座坊名“乐善好施”,西面一座坊名“钦旌节孝”。其中,“乐善好施”坊是清廷表彰在大灾之年购米万石、赈济平粜的善行义举,受褒奖的正是南浔“四象”之首的刘镛一族。
刘镛(1826-1899),名介康,字冠军、贯经,浙江湖州府南浔人,晚清实业家。据信家资白银逾2000万两,约抵当时朝廷岁入三分之一。他出身贫苦,当过铜匠、棉绸庄学徒、丝行伙计。发迹后,虽坐拥万贯家财,却生活节俭,以积善种福为重,“富好行其德”“岁散数千金与人”。遇到旱涝灾害和战乱疫病,更是倾财救赈、不遗余力,施米、施药、举掩埋、收流亡、恤赎孤寡,还号召乡绅富贾创办孤独院、老人院、平粜会、爱米会等慈善机构。张謇所赞“以风义自树立于当时者”三人中,刘镛便是其一,是当之无愧的大慈善家。
凝望百年前的“乐善好施”坊,作为从事慈善工作的一员,笔者不由思绪万千。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乐善好施、扶危济困、重义轻利、扶弱助残的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世代传扬、经久不衰的独特慈善文化,贯穿于中华文明发展长河之中。庙堂之上,有西周行“荒政”、战国推“施粥”、汉时出“太仓”、唐宋“悲田坊”、明清“养济院”等;江湖之远,有范蠡十九年“三聚三散”、朱熹设“建宁社仓”、范仲淹建“苏州义庄”、林则徐开“伊犁龙口渠”、郑观应作《善举》力倡公益慈善等。“不独老其老,独子其子”“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慈善理念,千秋万世深耕国人心田,也是世界慈善文化之林的精神瑰宝。
纵观人类文明史千年,几乎每一种文明都把慈善作为社会公德和个人美德的重要内容,不断演化和丰富,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高度推崇的事业。
——作为经济行为的慈善,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第三次分配的主要载体,具有增加社会福利和促进社会生产消费等方面的功能价值。
——作为社会行为的慈善,是调节贫富差距、缩小两极分化的“平衡阀”,能够有效缓和社会矛盾,并引导全社会见贤思齐,建树与人为善的价值观,对全体公民的道德、理想、信念发挥着教化和养成作用。
——作为文化行为的慈善,其发达程度越来越成为衡量各国软实力的重要指标,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吸引力、价值的感召力、社会的包容性、民众的亲和度。
虽然,现代意义的慈善事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启动水平较低,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水平提高,全社会的慈善意识普遍增强,慈善行为日益兴盛,慈善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近年来,骗捐诈捐、暗箱操作、网暴逼捐、炒作炫富等负面舆情,引发了公众对慈善领域的一些质疑,直接损害了慈善事业的美誉度和公信力,使原本高洁的事业,成为一些企业和个人沽名钓誉的作秀手段,变成一些组织藏污纳垢、中饱私囊的灰色地带,甚至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行为的获利渠道,令广大热心慈善、投身慈善的人们寒心。
慈善的实践虽各有不同,但一些慈善的理念已经日益成为大多数爱心人士的共识。须知,慈善不是施舍,平等是慈善的精神基础,孟子有云,“嗟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给予物质却剥夺自尊,不是助人,却是毁人;慈善不求回报,“知恩图报”是一种美德,但不应是慈善的动机,否则就成为功利主义的交易;慈善不是作秀,《朱子家训》有言,“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慈善事业不需要聚光灯和扩音器,最珍贵的是身体力行,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慈善不拘形式,财物、时间、技能、体力、知识,都可作为行善的凭借,正如中华慈善总会创始人崔乃夫先生对慈善的精辟概括,“慈善是有同情心的人们之间的互助行为”,各种爱心善念竞相绽放,所有慈善资源充分利用,就能上善若水,无物不可润。
笔者涉足慈善事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希望工程”。几十年来,由参与者逐渐成为组织者、推动者,带动身边一批爱心人士,先后资助贫困学生62人,实现了“60岁资助60人”的心愿。在慈善实践中,扶智助学一直是笔者关注的重点。“助学为先、励志为重,育人为本、自立自强”,这既是笔者自身成长经历的切身感悟,也是在一次又一次通过助学帮助他人改变命运中得出的深刻体悟。
2002年春节,我曾收到一位刘同学的来信。他父亲早故,母亲是环卫工人。他在信中告诉我:“当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心里很迷茫,对未来充满憧憬又无限惆怅,对家庭满腹牢骚,黯然神伤。在我不知所措的时候,是您点亮了明灯,有了您的资助,所有抱怨与不平烟消云散……我一定勤奋努力、不懈怠、不攀比、不奢侈,学好文化,学会做人……”如今,他已成长为央企的高级工程师。因为一大批善良人士的爱心,他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也成长为一名对国家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
《说文解字》中说:“慈”,爱也;“善”,吉也。慈善是慈心驱动下的善举,慈和善联袂上演着人间大爱。这种大爱对现代社会来说就像土壤、水源、阳光,正如歌云: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刘邦作《大风歌》安得猛士,杜甫吟“秋风歌”广庇寒士,而我愿携手共唱“大爱之歌”,争做爱的奉献者,照亮他人,也成为内心富足者,温暖自己!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