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营巷与教场里

2025-03-11   阅读数:240   本文字数:3580  

□ 路发今

 

秦桧二次为相后,费尽心机,竭力打压主战派。绍兴年间,南宋抗金形势一片大好,连金兀术也不得不承认“南宋近年军势雄锐,有心争战”,领兵在外的将帅都纷纷上书,拒和请战。岳飞指出:“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韩世忠奏请出兵决战,拒绝议和。张俊也连续五次上书,反对屈辱的和议。但无论文臣武将抗议的声势如何高涨,都不能动摇高宗、秦桧的议和决心。绍兴八年(1138)年底,秦桧派人以最高礼仪将两名“诏谕江南”的金使迎到宰相府中下榻。然后,他又劝高宗按金使要求,跪接金朝诏书。高宗虽然觉得当朝跪在金使面前,未免过于丢脸,但又生怕得罪金人。最后,秦桧以高宗守丧为借口,代替高宗跪接“诏书”,迫不及待地与金人签订了屈己称臣、岁贡绢币的和议。

宋金和议后,高宗、秦桧大肆宣传“和议”的成功,秦桧更是洋洋得意,分派官员到金国报聘、割地,到各地宣谕和议。然而和议仅过一年,金军于绍兴十年(1140)五月,以金兀术为元帅,分兵四路大举南下。但是,金兵再次碰到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在顺昌、川陕、郾城等处连吃败仗。岳飞指挥的岳家军取得郾城大捷之后,继续挥师北上,进军朱仙镇,直逼开封。秦桧见岳飞连连得胜,怕岳飞功成名就,形成北伐大势,坏了他主张和议的前程。于是,他急令东路的张俊、杨沂中等军撤回,又以“孤军不可久留”为由命岳飞退兵。岳飞上书力争乘胜追击,秦桧不理,他借高宗名义,一天之内给岳飞发去十二道金牌,勒令班师。岳飞只好忍痛回师。金兵败去,秦桧仍在做向金人求和的准备。他先把韩世忠、张俊、岳飞召到临安,由高宗收回三人的兵权,以向金人表示不战求和的诚意。金兀术退兵后,派人致书秦桧,警告他说:“必杀岳飞而后可和。”秦桧也忌岳飞作梗和议,于是决意谋杀岳飞。他先唆使党羽收买副统制王俊,诬告岳飞父子及部将张宪谋反,遂将岳飞父子等数人逮捕下狱,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判处死罪。因反对和议而被免职的韩世忠提出质问,秦桧说:“其事体,莫须有。”当年十二月,秦桧不顾朝野反对,以高宗的名义,下令将岳飞“拉胁”,即用铁锤猛击胸胁致死,岳飞时年仅三十九岁。同时,还将岳云、张宪绑赴刑场斩首,酿成一起千古奇冤。

在绍兴十一年的阴暗岁末,当岳飞等人遇害的消息传开后,临安市民无不哀痛悲悼,不少人泣不成声,男女老少,都在痛骂秦桧。当时有位文人吟诗说:“自古忠臣帝主疑,全忠全义不全尸。武昌门外千株柳,不见杨花扑面飞。”直至当代,江浙一带的人们仍在腊月初八这天烧“腊八粥”,以纪念岳飞这位抗金的民族英雄。

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宋高宗赵构退位,传位于宋孝宗赵眘。宋孝宗倾向抗金,他即位伊始,立即宣布为岳飞的冤案平反,追复了岳飞的少保、两镇节度使、武昌郡开国公等官衔、爵位;岳飞的夫人李氏、岳云的夫人巩氏追复封号,岳云、岳雷、岳霖追复官衔,岳震、岳霭及岳云、岳雷之子也补授官衔。宋孝宗还召见了岳霖,并说:“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俊)、韩(世忠)远不及。”南宋朝廷还将岳飞坟墓依礼改葬于杭州西湖之滨,岳云祔葬。至此,岳飞的冤案终于得到了平反昭雪(因为那时宋高宗还健在,他仍在干预朝政)。直到宋理宗即位后,岳飞的冤案才得到彻底的平反昭雪。而奸相秦桧及妻王氏,则被后人铸成铁人,跪在岳飞墓前,成为被后世唾骂的千古罪人。

以上文稿,我是参照了《中国通史》中关于宋高宗赵构、岳飞以及秦桧等人的记载,王曾瑜著的《岳飞新传》,安徽广德市政协主编的《广德历史文化》,和宜兴市档案局、宜兴市岳飞思想研究会编撰的《岳飞在宜兴》等史料编写而成的,简要地记述了岳飞的一生,侧重叙说了岳飞在江南抗金的情况。从阅读史料到实地调研,我发现溧阳县城的大营巷、新昌的教场里和清安的岳家巷,确是与岳飞有关的,溧阳民间口口相传的历史传说,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历史事实。因此,溧阳大营巷等这三处地名的历史传说,应该是可以认定的信史。但这仅是我个人的管见,现写出来与君等共同商榷,欢迎读者朋友批评、指正。还有,关于岳飞在溧阳的史料很少,我已尽可能地将岳飞与溧阳的史料写进本文了,读者朋友如有新的发现,敬请不吝赐教。

最后,我还要简要地讲述一下大营巷与教场里的有关情况,以及这两个地方的历史演变,不然的话,有些事情可能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历史所湮没的。只有形成了文字,历史才能传承下去。

先说大营巷。在《溧阳县志》中,关于大营巷的记载,在清代以前仅记“兵营”,并没有明确记载是什么朝代的兵营。2023年,常州市民政部门公布的“地方地名名录”,溧阳县城南门的大营巷赫然在列,理由是:“大营巷历史悠久,相传当年是岳家军整休的地方。”而我通过读史和调研,才知道大营巷是岳家军的兵营(说不定还有更早的兵营),因为当年岳飞的部将刘经率兵收复溧阳后,必然要驻军防守。据我所阅知的史料,大营巷不仅是南宋时岳家军的兵营,而且此后大概历代都是作为兵营而存在的。

直到清朝,这里仍是兵营,这在《溧阳县志》上有记载了。据清代嘉庆时续修的《溧阳县志》上记载:“营署大营驻于南门外,故名。清康熙五年(1666),知县徐一经奉命在南门外防兵屯军,又建营房五十间于城内,营房一带形成街巷。”清道光年间,民族英雄关天培(江苏淮安人)曾任溧阳营都司,兵营仍在大营巷,他还兼管南方漕粮北运等事项。后来,他升任广东水师提督,驻师虎门寨。在禁烟运动中,他积极协助钦差大臣林则徐严禁鸦片走私,收缴鸦片。鸦片战争爆发后,英舰进犯虎门,攻陷沙角、大角炮台。关天培督靖远炮台守军顽强抗击,终因寡不敌众而壮烈牺牲,以身殉国。关天培与林则徐、邓廷桢等人一样,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

溧阳现代乡贤葛春霖、葛和霖(葛怀文二子),兄弟俩合写的《葛怀文先生与辛亥革命》一文中写道:“就在知县(当时溧阳知县叫恩镛)召集的会散之后,父亲见事已败露(即准备武装起义),必须及早下手,遂率领戴埠山里的‘洪门会’和早已准备起义的队伍,‘同盟会’的一批人,以及南京新军遣散回来的一批人,将南门城外的大营、小营(绿营)包围起来。父亲只带一个人,可能是蒋国祥,自己只佩一把腰刀进入绿营,与清军的‘千总’(率兵的官)谈判,要他们缴械投降,并保证他和知县等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可以安全离开溧阳。满人‘千总’非常害怕,因为他们长年吃空饷,并没有多少枪支力量,加上各地辛亥革命起义风潮涌起,又看到起义人马已将绿营包围,自身难保,因此谈判很快成功,答应交出枪支,投降革命……这样,溧阳起义成功,全城树起了白旗……”

大营巷还与现代一位历史名人有关,此人叫何基沣。1937年7月7日,卢沟桥边的日军以搜寻失踪士兵为由,意欲强进宛平县城。当时驻守宛平县城的吉星文团是何基沣的部属,是何基沣下令部属开枪自卫,从此揭开了八年抗战的神圣一页。1948年他任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员(他是地下共产党员),11月7日,淮海战役序战刚开的时候,他和张克侠率所部一个军又一个师在山东临城、贾旺地区战场起义,开放了运河通道,敞开了徐州门户,对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949年初秋,解放军101师进驻溧阳休整,师部设在县城的尚德慈善会(现人民电影院处),所属各部驻扎在大营巷及县城周边,还有部分部队驻扎在戴埠。1949年10月1日这天下午,中共溧阳县委按照上级党委部署,在大营巷(后来称为体育场)召开了有数万人参加的新中国成立的庆祝大会。为防从台湾飞来的敌机空袭会场,驻溧休整的解放军101师官兵,特地在会场周边架设了八挺防空高射机枪,在热烈、欢快的气氛中,又平添了威严和雄壮。

时任南京卫戍区副司令的何基沣(新中国成立后任水利部副部长),到北京参加了新中国开国大典。他从北京回来后到了溧阳,在101师梁副师长和溧阳县委书记崔涛的陪同下,当天下午就到大营巷看望了驻溧部队官兵,并为部队全体官兵介绍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盛况。第二天上午,还应中共溧阳县委的邀请,在溧阳县中大礼堂(今溧阳宾馆西苑处)为溧阳各界上千人作了开国大典的情况报告,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

在大营巷还有两件事情略记一下:1951年4月12日上午,中共溧阳县委、溧阳县人民政府,在大营巷即体育场召开了公审大会,县机关全体干部,工厂、商店的职工、学校的师生,和城郊各乡的农民,共有二万五千多人参加了公审大会,公审原国民党县长、反革命分子刘古桂。公审大会后,将刘古桂拉到夏桥南侧的坟滩上枪决的。1956年,溧阳县人民法院还在大营巷(即体育场)召开了公审大会,会后将强奸、杀人犯乐登成枪决的。

二十世纪六十、七十年代,苏南地区在全国率先开始发展乡镇工业。我们溧阳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发展工业经济,在大营巷地区先后建起了溧阳农机厂(后改名为溧阳齿轮厂)、溧阳肉联厂、溧阳交通机械厂、溧阳化机厂、溧阳面粉厂等县属企业,还有县食品公司、县物资局生产资料公司等等……改革开放后,城区工厂逐步迁移进工业开发区,大营巷地区由房地产开发商建起了楼房,即现在的高楼林立、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的居民住宅区。

 

宜兴、溧阳为战略基地资料

 

(未完待续五)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080191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