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黄州的印象,最先是《珍珠塔》里“一夜功夫大雪飘,黄州道上行人少”的唱词,读过《念奴娇·赤壁怀古》,才知道赤壁也在黄州,每当想起《三国演义》的“火烧赤壁”,心里总会念到黄州。
不曾想,就在去年11月27日,赵总一行竟突然邀我同去黄州,真说不清是友情温暖还是吉人天相。
汽车沿城墙根缓缓上行,转弯停车处,见许多楼阁飞檐掩映错落在山岗之上。“到了,那就是赤壁。”导游招呼道。接下来,在她绘声绘色的解说中,眼见了一幕幕景致,耳听得一则则故事,心绪也穿越过一段段时空……
文武两“赤壁”
“赤壁之战”已过去1800多年了,而今,因赤壁古战场所在地之争,又引出了文武“赤壁”之说。
“文赤壁”,在黄州“古垒西边”,背山面江,有赭红岩体陡峭如壁突出,因苏东坡“一词二赋”加持,故又称“东坡赤壁”。
沿峭壁边被踏凹陷的石阶缓步上行,身左侧翠竹挺拔,阵风吹来,竹子们都欠欠身子、簌簌细语,仿佛致意我们。抬头见“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楹联,像是关切“询问”,又像在友情“提醒”。过“名贤胜迹”月光门,坡仙亭、酹江亭等楼阁傲视岁月沧桑,其中的前后《赤壁赋》、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和“苏书”碑刻,最是引人注目。
“武赤壁”,在赤壁市西北,《湖北通志》载:赤壁山临江矶头,有“赤壁”两字,相传为周瑜所刻,故又称“周郎赤壁”。
研究者认为,这里才是赤壁古战场,公元208年冬,孙刘联军在此大败曹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李白诗云:“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我虽没去过那里,但由“赤壁之战”的记载可知,这场以弱胜强的大捷,源自孙刘联合,源自上下同心,也源自周瑜“离间计”、黄盖“苦肉计”、庞统“连环计”和孔明“借东风”的智慧。
前后《赤壁赋》
赤壁二赋,是苏东坡两游赤壁先后所作,现展示于李鸿章手书匾额的“二赋堂”。
来到堂前,“才子重文章凭他二赋八诗都争传东坡两游赤壁,英雄造时势待我三年五载必艳说湖南客小住黄州。”为辛亥革命元老黄兴所题,豪气洋溢,发人励志。堂内顶梁而立的木壁上,两面分别刻有前、后《赤壁赋》,字如拳大。正面《前赤壁赋》为楷书,由程之祯所书,豪迈俊逸;背面《后赤壁赋》为魏书,由李开诜所书,古朴苍劲。
941年前的七月既望之夜,天空清朗,月华如泻,苏东坡和杨道士泛舟赤壁,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杨道士感伤曹操、周瑜那些“浪花淘尽”的英雄,以悲凉的箫声,“叹人生短暂,羡长江无穷”。呜呜箫鸣,触发苏东坡万千思绪,“不必慕江月永恒,不必叹吾生须臾,只要徜徉江风山月,就是人生的自得其乐”……是为《前赤壁赋》。
同年的十月在望夜,苏东坡与杨道士再游赤壁,奇异惊险的景物令他心胸开阔,看山心静、看水心宽。“水落而石出、风起而云涌”的四时山水,使他感悟变化无常、自然壮美,他灵感迸发,写下豪放、梦幻的《后赤壁赋》,“顺应自然、天人合一、超然物外、无拘无束”。
巧合的是,我们到黄州的日子也是“十月在望”,可能也是冥冥之中的“精诚所至”!
得失苏东坡
20年前,我曾到过三苏祠,“眉山生三苏,草木尽皆枯”,这虽是戏言,但也道出了“苏门”卓尔不群的厚重,“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苏轼21岁进士及第,主政多地,官至尚书。元丰二年,因《湖州谢上表》,而惹上“谤讪新政”的“乌台诗案”,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署公事”。
被贬黄州,苏轼是不幸的。从重臣到谪官,由厚俸变薄禄;先居“定慧院”,再迁“临皋亭”,最后筑“雪堂”;薄蓄月分30份,每日只取一份;一蓑烟雨,躬耕“沙湖”。
谪居黄州,苏东坡却是幸运的。太守拨城东军营废坡地供其桑麻,才自称“东坡居士”;他“竹杖芒鞋轻胜马”,结交引车卖浆,创制肉、羹、饼美食;过往“真人高僧”,降解浮躁,提升修为;寄情山水,四年井喷作品700有余,登上“宋韵”文坛巅峰,诗、词、文,并称“苏黄”“苏辛”“欧苏”。
苏东坡成就了黄州,“一词二赋”把黄州推向天下人“心中”赤壁的历史高度,赢得古今中外无数“苏粉”来此打卡、咏唱。
而黄州更成就了苏轼到苏东坡的重生涅槃,从此,济世苏轼由黄州惠州儋州渐渐远去,文章东坡从赤壁“一词二赋”款款走来,他一步步走出“人生几度秋凉”“看取眉头鬓上”的忧伤,也一步步走向“是身如虚空,谁受毁与誉”的淡定。
苏东坡有“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率真;也有“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的感性;更懂“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的生活。既愿兼济天下,又想超然世外,“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古迹、古文、古人已似千古江流去,名利、真假、得失却令思绪荡漾开。
东坡赤壁也好,周郎赤壁也罢,曾有许多地方因争夺所谓“正宗赤壁”,而掀起“新赤壁之战”,为何如此?无非名与利;《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在“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的语境里,千百年来,人云亦云,孰辨真与假;祸兮、福兮,穷达跌宕的苏轼,官场虽一贬再贬,文坛却登峰造极,何言得与失……
走出“赤壁”,路上落叶唦唦响在脚下,有人说落叶在哀吟,因为它们原先一直是风光地高扬在树梢。而我却听得见它们在欢唱,因为它们从此摆脱了身在高处的雨打风吹,叶落归根了,自在开始了……也许这就是站位不同,看法不同,心境不一样,感受也不一样吧!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