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1月18日上午,伴随着一声响亮的船笛声,全国首艘120箱新能源混合动力河海直达“易航蓝天”1号集装箱船从溧阳港扬帆起航。这标志着由毛明院士工作站暨江苏智能无人装备产业创新中心牵头,会同上海易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速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发起的智慧新能源“车船云”一体化公水联运溧阳港试点项目正式启动。
该项目的启动不仅能有效提升以溧阳港为中心的物流运输效率,也将为溧阳港的绿色低碳运营和全市节能减排作出贡献,助力溧阳港建设成为绿色低碳、智慧高效的示范港区。同时,也是近年来我市全面推动“电动溧阳”建设,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生动缩影。
当天,创新中心负责人暨易航(江苏)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晶晶在接受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专访时,分享了该项目启动的意义和对于未来发展的展望。
融媒记者:请介绍一下今天试点项目的相关情况和亮点?
范晶晶: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国家和江苏省积极拓展交通物流业的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装备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场景。围绕常州市“新能源之都”建设和“电动溧阳”发展战略,由创新中心牵头,会同旗下孵化项目,以自主研发的新能源船舶、电动重卡、电动工程机械为基础,联合上下游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在溧阳港开展“车船云”项目试点。同时,通过本项目的复制推广以及国内的其他市场开拓和落地应用,推动产品的迭代应用以及关键部件设计、研发、制造在溧阳的一体化产业化落地。
本项目以创新中心旗下孵化项目易航装备的河海直达“易航蓝天-120箱新能源电动集装箱船”、速豹动力的“基于线控滑板底盘的电动重卡”、英拓动力的5T全解耦电驱动轮式装载机以及“易搜艘”综合智慧多式联运管理平台为基础,核心关键技术为正向自主研发,相关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以易航蓝天号为例,它是一艘满足CCS(中国船级社)河海直达专线船舶及电动船规范的,具有绿色船舶标志的油电混合动力的敞口集装箱船,可适用于内河三级及以上航道的沿海专线航运,真正实现了智能船舶、智慧航运,具备河海直达、成本低廉、安全节能、减员增效、低碳环保等诸多优势。
融媒记者:一个项目从构思到发展,再到启动,离不开科技创新和人才梯队建设,在项目的推动过程中,企业是如何引进人才搭建科创团队的?
范晶晶:创新中心自2022年1月落地溧阳以来,围绕构建以“院士工作站+产业创新中心+投资基金”为核心的创新共同体目标,积极探索“研发-转化-基金-产业”新型科技产业发展路径。目前,已孵化包括速豹动力、英拓动力、星波轻材、常州智驭等14家高科技项目,规划建设智能底盘试验室、CTC电池系统研发试验室、软件定义智能装备等11个国内领先的研发级试验室,组建总规模5亿元的风险投资基金。
经过两年的实践和积累,创新中心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办公、研发、试验软硬件环境以及优秀的团队,形成了自由开放、创新进取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为集聚创新资源和加速推动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创新中心已集聚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国家“万人计划”专家为核心的人才团队,其中8人获评常州市“龙城英才”、2人获评江苏省“双创人才”。
融媒记者:溧阳港在2023年9月开港运营,是出于什么原因选择在这样一个年轻的港口启动项目?
范晶晶:近年来,常州市在打造中国“新能源之都”、溧阳市在“电动溧阳”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效,这些与溧阳优质的营商环境和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密不可分。现在,溧阳有国内领先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制造业基础厚实、产业配套完备,这些都为我们面向全国开发业内前沿关键技术,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溧阳港虽然去年才开港,但是它寄托了溧阳人民“以港兴市”的梦想,并以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集约化、绿色化、现代化、智慧化港口的要求来打造,为开展试点项目创造了有利条件。相信在溧阳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以本次试点启动和成功运行为契机,定能推动溧阳港在国内率先建设成为绿色低碳、智慧高效的示范港区,促进城市能级再度提升,为全国提供可复制推广的实践样本。
融媒记者:众所周知,溧阳近年来高标准打造动力电池产业集群,乘势而上打造“新能源之都”县域高地,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和种种措施都为打造苏南绿色崛起品质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撑。而这次项目启动时,启航船恰巧是新能源动力船,这对于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有怎样的促进作用?
范晶晶:我认为有三方面意义:一是绿色启航。以河海直达新能源船舶为试点,在溧阳港启动“水-水中转”班轮运营,同时依托速豹电动重卡在公水联运的试运营解决“绿色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从而全面提升溧阳整体物流运力和物流运输效率,并推动溧阳港实现绿色低碳运营。
二是产业落地。以该项目启动为契机并通过复制推广,实现将新能源船舶、重卡、工程机械相关核心部件在溧阳实现一体化产业化落地,通过溧阳港的绿色、智慧公水联运建设助力地方制造业转型升级,为溧阳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新动能、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行业标杆。通过持续的研发迭代,实现绿色船舶智能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的持续突破,助力船舶升级与更新换代,并以溧阳港作为示范港口,辐射长三角地区。同时,有效实现多式联运物流的高效智能绿色化发展。
融媒记者:项目接下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将有哪些措施推动项目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范晶晶:希望通过该项目将溧阳港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绿色智慧运营示范港口,以试点项目为牵引,促进产品的应用升级和技术迭代,进一步推动新能源物流载运工具在国内其他港口实现大规模落地投放。同时,实现新能源船舶、电动重卡、电动工程机械等战略新兴产业上下游设计、研发、核心零部件在溧阳一体化产业化落地,为溧阳高质量发展开辟出新的产业赛道,打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创新中心的高质量发展未来可期。目前,创新中心牵头旗下孵化公司已初步在溧阳构建了国内技术领先的新能源物流运载工具体系,正全力推动相关产品的产业化落地以及应用推广,推动创新中心打造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合作的战略平台。届时,必将有越来越多的科研院所、头部企业以及配套供应商集聚而来,围绕创新中心在溧阳打造一个集技术创新、标准制定、工程示范、人才集聚、成果转化、产业落地于一体的国内一流创新基地。
丁杨/摄
记者手记
潮起,向着彼岸奔腾,那是勇往直前的声响。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围绕“品质城市突破年”工作主题,智慧新能源“车船云”一体化公水联运试点项目的启动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又一生动实践,定将为我市新能源产业更好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