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
1976年12月下旬的一天凌晨,县中河工程指挥部办公桌上的电话机突然“叮铃铃——”地响了起来。出于秘书工作的本能,我急忙拉亮电灯,从被窝里钻出来去接电话,只听得电话里在说,你是小路同志吧,赶快请吴书记来接电话。我听出对方带有点宜兴口音,是县委常委吴锡生的声音(吴锡生同志是宜兴人),而地铺上的吴书记也被电话铃声惊醒了,问道,深更半夜的,谁的电话?我说,是吴锡生常委从镇江打来的电话,说有重要事情向你汇报。吴书记听后飞快地套上棉袄,大步跨过几个人的被子,接过话筒认真地听了起来。听着听着,他突然“啊”地惊叫了一声,这下指挥部同志全醒了,有的坐了起来,有的侧过身子睡在被窝里,而眼睛却盯着接电话的吴书记,不知道镇江工地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吴华生接完电话,看到指挥部同志全都醒了,便沉痛地对大家说,告诉同志们一个不幸的消息,镇江谏壁河工地上出事故了。听到吴书记这么一说,地铺上所有人都惊愕地坐了起来。只听得吴书记继续说道,刚才是吴锡生同志从镇江谏壁医院打来的电话,他告诉我说,在谏壁翻水站水利工地上,由于坡度非常陡,从河底挑一担土上来要走一百多米,非常累人。因此,民工们为了少挑土方,各个公社之间都出现了一两丈高的“土隔墙”,社队之间三天两头为这“土隔墙”闹矛盾。昨天傍晚,杨庄公社与后六公社就是为着中间的这道“土隔墙”,又发生了群众纠纷,双方举着锄头、铁耙,险乎打起来。后在两个公社带队领导的阻拦、劝说下,双方同意由后六公社水利站副站长孔招良同志,站到两丈多高的“土隔墙”上,一边一铁耙土,分给左右两边。由于天寒地冻,孔招良在锄冻土时用力过猛,一不小心,连土带人从“土隔墙”上栽了下来,不幸的是一块石头那样坚硬的冻土砸在他后脑勺上,他当时就昏迷过去。大家立马送他到谏壁医院去抢救,可是因为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孔招良同志已于今天凌晨去世了。吴华生紧皱着眉头,停顿一会后接着说道,刚才吴锡生同志还在电话里提醒我们,一定要及时清除工地上的“土隔墙”,以防我们这边工地上也发生伤亡事故。吴华生说罢,招呼我说,小路,你快拿笔和纸过来,我讲你写,拟写一份紧急通知,由政工组播音员在早上六点钟从高音喇叭里播发,要求七个工作片片长,和各公社带队的负责人,于今天上午八时,准时到县中河指挥部来参加紧急会议,专门商量解决工地上的“土隔墙”问题,各公社、各大队负责人,一定要带头及时清除掉这害人的“土隔墙”!
中河工程开工后,陶振邦主任每晚都住在指挥部。昨天下午,他在工地上听到有些公社反映带的大米不够,还有的公社说拖拉机没柴油了,因而他回县城分别到粮食局和物资局,要求他们及时为这些公社提供大米、柴油等物资。今天清晨到了工地,听到高音喇叭里播发的紧急通知,也按时赶来参加了会议。会后,各片、各公社负责同志都立即返回各自的工地,迅速传达、贯彻落实县中河工程指挥部的会议精神去了。只有埭头片片长周延龄还坐在座位上未起身,他望着吴华生、陶振邦两人说,我还有事情向两位领导汇报的,也是个关于安全的问题。接着他具体说道,前天傍晚,埭头公社的史洪才同志,和山前大队的史济民、周水林等五六个人,在山前大队前面的新跃河里,拉回县木材公司支援工地的十二根长梢木头,准备在新开的中河上搭浮桥用。不料上黄公社的民工们放炮,有几块飞石就落在他们身边,幸亏没砸到人,否则后果就严重了。因此,我想提请县委领导同上黄公社讲一下,不仅要重视工地上的安全问题,而且还要重视工地周边群众的安全。吴华生、陶振邦两人听了不约而同地点点头。吴华生说,这的确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陶振邦听了主动请缨说,我有几天没到东边工地上去了,老周,你陪我到上黄公社去。还有小路同志,陶主任点兵点将地又点到我了,他说,你是上黄人,也跟我一道去!
山脚下中河里这条一公里长的岩石带,全是绛红色石英砂石,坚硬如钢,一锤打下去,石头上只留下一个斑点,打一个四五十公分的炮眼,往往要换好几根钢钎。就连河道里的泥土也是红泥岗,一铁耙砸下去,也只能锄到铜板那么厚的一层土。开头几天,上黄公社的民工们,都是到杨巷农具厂去加工钢钎、铁耙,费工费时又费钱。后来黄吉刚、戴伟如等公社负责人商量,从上黄农具厂调来四五个铁匠,在工地上架起铁匠炉子,就地“叮叮当当”地加工起钢钎、铁耙。尽管上黄公社的全体民工起早摸黑地拼命干活,但工程进度并不理想。还有炸炮炸飞的飞石,有好几次落到中河两岸的宜兴人家屋面上,宜兴人跑来找到公社领导,要求赔偿经济损失……为此,黄吉刚、戴伟如等同志都是心急火燎,寝食不安。
就在他们处境艰难的时候,陶振邦主任到工地上来了。听了黄吉刚、戴伟如两人叙说的困难,陶振邦和周延龄、黄吉刚、戴伟如一起,共同商量如何解决安全问题,以及加快工程进度等问题。首先商量的是安全问题。我看到县、社领导们在皱着眉头想对策时,忍不住说道,我有一个办法,这下四五个人的目光都盯到我的脸上。我说,我在家种田的时候,曾在村后长山背北坡打炮眼、炸石头的(我家砌房用的几百吨石头,全是我从山上打下来的),为了防止飞石落到仅隔一二十米的人家屋面上,放炮之前,我按照村上石匠打山放炮的经验,用一只畚箕压在炮眼上,在畚箕上盖上两三捆稻草,再用黄泥块压住稻草,这样炸起来的飞石就飞不远了。大家听了我讲的,都说是个好办法。戴伟如说,我们村上的石匠打山放炮的确是这么干的,效果很好,我们也就这么干。
按照陶振邦原来的设想,上黄公社民工提前半个月上工地,估算在12月15号左右可以完成石方、土方任务。但没想到山脚下岩石带上的石头这么坚硬,直到现在还未炸完河道里的岩石。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加快工程进度呢?县、社领导们又商量起这个问题来。戴伟如是个上黄本地成长起来的青年干部,熟悉当地情况,他在大家沉默时提议说,我们现在是靠手工打炮眼,所以进度慢。如果能像夏林石灰厂工人那样,用风钻打炮眼,那么工效就可以提高几倍。因此,我想回夏林去同石灰厂的狄林红厂长商量一下,请他们借几十台风钻给我们,我们再把施工人员分成两班,歇人不歇机,这样就可以提高工效、加快进度。陶振邦听了笑道,还是年轻人有办法,好的,就这么干!
戴伟如在当天上午就翻过山,赶到夏林石灰厂,同狄林红厂长商谈借风钻之事。狄林红听到这个情况,连忙说,工人农民兄弟是一家,你们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厂里可以连人带机支援五十名青年工人、三十台风钻上工地去,听从你们的指挥!当天下午,夏林石灰厂的五十名青年工人上了中河水利工地,就驾驭风钻“突突突”地干了起来。这批青年工人的到来,真叫雪中送炭,工人老大哥与农民兄弟联手作战,上黄公社的工程进度明显地加快了。
如果说上黄公社民工打石头是攻坚克难的话,那么余桥公社民工清除濑阳港里的千年淤泥就是迎难而上了。1976年呀,真是很不寻常的一年,我们党和国家的三位伟人先后逝世,举国呜咽,山河同悲。而那年冬天的天气也是特别寒冷,地处苏南的我们溧阳,竟会冷到零下十几度,滴水滴冻,奇冷无比。工地上每天早上,民工们上工前要理水、抽水,但拖拉机发动不起来。河口公社带队的副书记邢孝连他们,就先用点着火的稻草把子烤油箱。待到油箱里的柴油融化后,再发动拖拉机带动水泵抽水。民工们早上挑泥络担时,泥络担上的麻绳冻得硬邦邦的,一提就断了……就是在这种极端寒冷的天气下,余桥公社的濑阳、新民等几个大队遇到了一道难题,因为在他们所处的地段上,有一条长达五十多米宽的古中江河道,全是沉积千年以上的乌黑淤泥,用秧篮担或泥络担根本挑不起来。为了清除这千年淤泥,这几个大队的男女民工们,在公社党委书记王国进、副书记谢富良等同志的带领下,都是赤着双脚、裸着双臂排成一支支队伍。王国进、谢富良他们一批社队干部带头冲到河里,站在没膝深的泥泞中,在河底用手扒起一个个泥团,然后一个传一个地向上传递,千百双手都在传递着这一个个乌黑的泥团。他们的脸、手、脚都冻得通红,但没人叫一声苦,也没人叫一声累。有时他们还会苦中作乐,小伙子们故意将泥团朝姑娘们胸口抛去;而姑娘们也不是好欺的,也把泥团朝小伙子的下半身砸去,工地上响起了一片欢笑声……他们就是凭着这勤劳的一双双手,在三九严寒中连续苦战三天,终于清除了千年古河道里的淤泥。
更为艰难的是开拓中河工程后期,即全线开工的十天之后,大概是12月25号前后,北方西伯利亚一股强冷空气南下,江南下起了少有的鹅毛大雪。而工地上的十几万民工,由于连续十多天的奋战,早已精疲力尽,疲惫不堪,人们的劳动热情也像天气一样,骤然降了下来。从干部到普通群众,都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想法:一种是一鼓作气,冒雪上工完成土方任务。还有一种是先撤兵回去,等到元旦之后,大雪停了再上工地。到底是上工还是停工?有天晚上,吴华生、陶振邦在县指挥部又一次召集各工作片片长,和各公社(镇)负责人开会,统一领导层的思想认识。结果会上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丘陵山区同志们说,我们的工程任务已快完成了,不管老天下雪还是下铁,我们都要坚决在年前完成任务,省得明年再来重砌炉灶。而圩区同志却说,落雪天视线不好,工地上人多路滑,很可能会发生事故,搞得不好,将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听罢双方的意见,主持会议的吴华生书记征求陶振邦的意见,陶主任坚定地说,我的主张是劲可鼓而不可泄,中河水利工程坚决不能停。1966年县里组织几万民工开挖北河,就是因为天下大雪,加上“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干扰,所以北河成了“半揽子”工程,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教训。现在我们有县委的坚强领导,有广大干群的支持,我们就应该善始善终,开好中河。吴华生听后说,老陶同志说得好,我们应该善始善终,开好中河!吴华生接着说,同志们回到各个住处后,要加强思想发动工作,动员广大干群发扬连续作战的革命精神,奋战五天,坚决完成开拓中河的任务。同时,我们县、区、社、队各级干部,都要继续关心群众生活,让民工同志吃饱穿暖,在工地上要注意安全施工,千万不能发生伤亡事故。县委相信,只要我们上上下下拧成一股绳,奋战五天,一定能打好开拓中河的大仗、硬仗,一定能按时完成开拓中河的任务,以胜利的成果迎接新年!
(未完待续六)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