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慈善激励寒门学子追求更美理想——

祁杨升学记

2022-08-29   阅读数:787   本文字数:1174  

(李金堂) 今年暑假,溧阳籍大学生祁杨在外出打工前,给市慈善总会寄来一封感谢信。字里行间表达的感谢感恩,让慈善工作者感动感慨。

祁杨在信中表示,她是溧阳慈善助学扶持的大学生之一,刚毕业于南京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能完成学业和实现再深造的理想,要感谢慈善总会的关爱、爱心人士的帮助,是朝阳助学工程,减轻了她家的压力,激励她发奋学习。在今后的读研中,她将继续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更加努力,不辜负大家的期待,尽己所能回报社会……

这封感谢信,让市慈善总会会长夏国浩看到了“朝阳助学”的递进效应。2006年,市慈善总会成立时,就推出朝阳助学工程,并向社会作出承诺:决不让全市一个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上不起学。16年来,累计有3980名贫困大学生每学年得到6000—8000元的助学资助,其中有1260多人毕业后,通过就业创业,全部带动家庭脱贫或致富。他们中,有相当一批人心怀感恩,加入了慈善队伍。

自2020年起,市慈善总会针对因病、因灾致贫家庭,以及这些家庭优秀大学生毕业后急于就业的想法,在致力开展助医解困的同时,对考取研究生的贫困学生,给予每学年10000元资助,以鼓励他们成为国家栋梁之材。令人欣慰的是,开展贫困研究生助学以来,全市已有25名贫困学子考取了研究生。

为了让祁杨开学前及时领到研究生资助,8月23日,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来到祁杨家中慰问。当打工回家的祁杨接过10000元助学金时,全家感动得连声道谢。

祁杨的父亲祁幸福说,是他生病牵累了家庭。2015年,祁幸福在天津打工时,患上了扩张性心脏病,不仅丧失了劳动能力,而且欠下30多万元外债。当时,祁杨正读高中,为了不影响她学习,就隐瞒了病情。

看到母亲在外打工,父亲在家休养,祁杨总觉得不对劲。升入高中第一学期,她的期末成绩还排在高一年级后10名。一次放学回来,她走到家门口,听到父母争吵时父亲说:“我是离死不远的人了……”便悄悄翻阅了父亲的病历,通过网络查询,方知父亲病情的严重。从此,她像换了一个人,学习格外刻苦,到高一第二学期时,她的成绩名列全班第一、年级前十五,并被评为三好学生,且一直保持到高中毕业。考取大学那年,当全家正为她的学费发愁时,慈善助学化解了这个家庭的燃眉之急。有了这笔资助,懂事的祁杨在大学4年学习中,靠课余做家教与暑期打工解决自己的生活开支,从不向父母伸手。说到这些,她父母心疼落泪。7年来,祁杨一家靠政府低保与亲戚好友的资助,维持着基本生计。

“读研3年,第一学年学费8000元,往后会逐年减少,每年10000元的慈善资助已足够,而今年暑假打工兼实习,因参与对口企业的专业设计,已赚到了一学年的生活开支。”祁杨开心地向慈善工作人员表示,她之所以考研,就是要通过大学所学专业的延伸细分,认准一个方向,读精一个门类,毕业后能以一技之长,为科技研发作贡献。

随同走访的村党组织书记莫茗茗鼓励她:“你只顾专心读研,家里的困难,村里会照顾!”

祁杨再次绽放出感恩的笑容……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080191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