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老虎”的由来

□ 李可钦

2022-08-25   阅读数:1156   本文字数:978  

所谓“秋老虎”,指的是立秋过后进入秋天仍然十分炎热的天气,主要发生在立秋、处暑、白露节气间,对照公历,大体上就是每年八月到九月上旬前后。

但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不同地区的“秋老虎”影响的时间长度也不一样。像在长江以南地区,特别是岭南地区,有时炎热的态势会延续到公历十月份,那么这些地方即使在秋分、寒露之后,也有可能出现凶猛的“秋老虎”。

我本以为“秋老虎”是今天人们创造出来的新词,今年在无意中才发现,原来至少在清朝已经相袭沿用这一名称。清朝嘉庆、道光年间,苏州有个文人顾禄(1793-1843)著有一本书叫《清嘉录》,其中有记载:“谚云:‘朝立秋,渹飕飕;夜立秋,热吽吽。’自是以后,或有时仍酷热不可耐者,谓之秋老虎。”这里有明确说明,立秋过后仍酷热难耐的天气,叫做秋老虎。

清朝名医雷丰(1833-1888)在他的《时病论》卷五也有记载:“七月(农历)大火西流,暑气渐减,而凉气渐生,其时炎尚存,一如盛夏,亦有较盛夏更热之年,人感其热而病者,为秋暑,即世俗所称秋老虎是也。”可见,在晚清,已有不少将秋天的酷热称为“秋老虎”的记载。而这种俗称,估计在民间早已流传,只是后人才在笔记中记录下来。有很多关于“秋老虎”的俗话或谚语,现在仍在民间广泛地流传着,比如“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处暑节气,意味着炎热夏天的结束,但如果处暑天仍然暑热,那就像让人畏惧的老虎。又如民间谚语“立秋不下雨,二十四个秋老虎”,意思是立秋节气到来时,如果没有下雨,那么随后的二十四天的天气都会相当炎热。再如“大暑困中伏,必有秋老虎”,意思是说如果大暑遇上中伏,立秋后必定有酷热的天气。

大家有没有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叫“秋老虎”,却不叫秋大象、秋恶狼、秋蛟龙等等其他名字呢?这名称的由来,或许与古代的五行阴阳学说有关。古人认为,秋天在五行当中属金,对应颜色为白色,对应方位为西方。白虎为西方之灵兽,主要管理四季中的秋天,正所谓“南朱雀,北玄武,左(东)青龙,右(西)白虎。”老虎是极其凶猛的动物,用“秋老虎”比喻秋天仍然炎热威猛的天气,实在是贴切得很。

如今虽然已经进入到了处暑节气,但全国许多地区仍然酷热难当,继续进行着桑拿模式,可谓“秋老虎”猛矣。“出门两分钟,流汗两小时”,许多人便躲在家中,或风扇,或空调,或凉茶,或冷饮,也有不少人走出郊外,或亲近水域,或山中旅游,用各种各样的法子对抗着凶猛的“秋老虎”。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08019192号-2